3.4酶解制备多肽条件优化的正交实验15 4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前言 1.1 马铃薯 1.1.1 马铃薯概述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植物。我国各地区对其的称呼不同,有
3.4 酶解制备多肽条件优化的正交实验 15
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前言
1.1 马铃薯
1.1.1 马铃薯概述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植物。我国各地区对其的称呼不同,有 “洋芋”、“土豆”、“山药”、“洋番薯”等。由于其生存能力顽强,能在严寒、干旱等艰苦环境下生长且其营养又很丰富,所以成为了世界上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且马铃薯味道鲜美,作为粮食蔬菜,其在餐桌上的做法多种多样,深受大众喜爱;作为休闲食品,其制品也广受好评。有研究表明,我国是种植马铃薯大国,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华北、内蒙古、东北等地。
1.1.2 马铃薯蛋白的研究现状
在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过程中,其产生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就是马铃薯蛋白,而组成蛋白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十分丰富,且其价格相对更便宜。由于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其通常混在废水、废渣中被当成废弃物处理掉,这种做法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现阶段,世界蛋白质的需求量中植物性蛋白质占相当高的比例,可达71%,同时,世界蛋白总产量中植物性蛋白的产量又能占到80%[1]。因此,目前亟待解决如何更好地利用马铃薯蛋白质的研究。
1.1.3 马铃薯蛋白的营养价值分析
马铃薯是低脂、低钠、低能量蔬菜。根据研究,每100g新鲜马铃薯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5~2.3g,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17.5~28.0g,脂肪0.4~0.94g,钙11~60mg,磷1~68mg,锌17.4mg,铁0.4~4.8mg以及多种维生素等[2]。其蛋白质中三分之二为球蛋白,而且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尤其高,分别为9.3mg/100g、3.2mg/100g[3]。马铃薯蛋白的生物性价值极高,由于其氨基酸含量丰富,因此特别适合用作动物饲料的添加剂。
1.1.4 马铃薯蛋白的应用前景
马铃薯制品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需求量都很大,其制品的种类又相当繁多复杂,从主食到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休闲食品、油炸食品等领域均有覆盖,这说明人们对马铃薯制品的接受度很高,甚至是很喜欢食用的;而马铃薯蛋白营养价值又十分丰富,其蛋白含量也相对较高,加之目前对植物性蛋白的需求又大,依照相关部门预测,在将来的20年中,全球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量有希望增长到40%,而这将远远超过对水稻、小麦等的需求量[4]。因此,马铃薯蛋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2 肽
1.2.1 肽的概述
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的形式连接从而构成肽。通常情况下,组成肽的氨基酸数量小于10的称之为寡肽,组成肽的氨基酸数量大于10的称之为多肽,氨基酸数量多于50个的多肽称为蛋白质。多肽和蛋白质,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只是组成的肽链长度不同,仅此而已。
由于蛋白水解物中肽的含量极多,因此蛋白水解物也称肽基蛋白水解物。和同样构成的氨基酸及蛋白质相比较,肽基蛋白水解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比如乳化性、低粘度、起泡性、胶凝性等等[5]。随着人们不断应用新型的加工技术以及人们对“肽”逐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肽的研究也慢慢成为了热点。
1.2.2 肽的制备
肽的生产方式有化学法、生物法、合成法等。其中化学法依据的原理是通过蛋白质在酸碱条件下进行水解制备,它的反应条件相对强烈,会将氨基酸原有的结构打坏,同时还伴有有毒物质产生[6]。而酶法水解蛋白质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也不会破坏氨基酸的结构,且其产物为肽,与化学法相比,没有有毒物质的产生,且其产物利用价值也高。使用合成法制备不仅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而且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尚不明确,还待进一步研究考证[7]。所以目前制备活性肽的方法还是以酶法生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