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华谊大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CAD图纸(3)

1.2.3 西外窗非稳态传热形成的冷负荷6 1.2.4 西侧外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7 1.2.5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9 1.2.6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1 1.2.7 设备散热形


1.2.3 西外窗非稳态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6

1.2.4 西侧外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7

1.2.5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9

1.2.6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1.2.7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2

1.2.8 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 15

2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8

2.1 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 18

2.1.1 系统原理 18

2.1.2 系统优缺点 19

2.1.3 发展前景 19

2.1.4 方案选择 19

3 制冷机组和风机盘管等主要设备的选型 20

3.1 水冷螺杆机组 20

3.2 风冷热泵螺杆机组 21

3.3 机组选型 22

3.3.1 该机组性能参数 23

3.3.2 机组制冷能力修正 24

3.3.3 产品运行范围 25

3.3.4 机组安装基础与外形尺寸 25

3.3.5 产品安装及维修空间 26

3.4 末端风机盘管选型 28

3.4.1 风机盘管机组的选择计算 28

3.4.2 风机盘管设备选型 30

3.4.3 产品能力修正 31

3.4.4 产品安装示意及外形尺寸 33

3.4.5 冷凝水管选型原则 33

3.5 风管水力计算 34

3.5.1 风管摩擦阻力计算 35

3.5.2 新风机组的选型 36

3.6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选型 38

3.6.1 产品技术指标 38

3.7 定压罐与补水箱选型 39

4 空调水力计算及冷冻水泵选型 41

4.1 摩擦阻力计算 41

4.2水力计算方法 41

4.3冷冻水泵选型及配置 43

4.3.1 冷冻水水泵流量的确定 43

4.3.2 冷冻水水泵的扬程确定 43

4.3.3 冷冻水水泵选型 45

5 总结 48

致谢 49

参考文献 50

1 空调负荷计算

1.1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

1946年美国的CO Mackey和LT Wight率先决定用热工温差法(ETD)计算围护结构之间的负荷计算方法;1950年左右,俄罗斯的AT KoaoBep又发明了了新的方法,谐波分解法。由于两种方法都有没有对冷负荷和得热量进行详细说明和区分,所以导致负荷计算的结果不准确,相比实际的结果会出现偏大的现象。

1967年,加拿大的DG Stephonsen和GP Mitalas提出了反应系数法,此种方法使得,负荷计算的结果从稳态计算变成了相对精准的动态计算。1971年,Stephonsen和GP Mitalas又用新的函数计算方法改进了原先的反应系数法,并提出了适用于手动计算的冷负荷计算法(CLF),并且,在1972年被ASHRAE基础手册选用。

我国的空调计算方法发展历程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进行了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后,在1982年通过评议确定了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这两种新型的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

1.1.1 谐波反应法

通过室外的空气温度综合作用,我们所要进行的负荷计算会形成两个基本过程:一个是户外综合温度影响下所产生的室内得热量,另外一个是房间里面的得热量在经过建筑结构和室内设备等的吸收热量、散失热量过程,最终产生了总体的负荷值。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特点有,一是干扰因素具有周期性,二是建筑围护结构以及整个室内结构会对干扰因素产生由外向内的延迟和逐步减少,衰减的程度以及延迟的时间是进行谐波反应法计算时的关键参数,它们与材料在发热时的阻值和进行热量蓄积的能力有关。

1.1.2 冷负荷系数法

冷负荷系数法的原理是把围护结构和室内的热力系统分别当成线性的关系,利用传递函数的方法计算出特定单位干扰因素下的所有反应参数。然后利用反应系数法来计算传导的热量和热负荷,结果中的得热量和冷负荷大小,由于外部干扰因素产生的结果的周期性变化不进行参考,用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由于外部干扰因素的表示。

本次毕业设计的宁波市华谊大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负荷。

1.1.3 室内空调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