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号11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1.7. 14.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
1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号11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1.7.
14.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2设计要求
1、结构设计方案技术上可行且经济合理。
2、 PKPM计算模型与建筑施工图一致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保证构件设计到位、荷载收集准确、总信息设置符合现行规范、计算结果贴近规范规定值。
3、制图符合国家标准,梁柱墙平法标注符合国家标准图集要求,图面美观、表达清晰到位、构造设计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1.3建筑设计方案
根据所给的平面图设计出建筑的立面和剖面图,紧接着综合考虑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造型、施工、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了解主要细部的构造方式等。
结构方案设计
2.1 工程概况
1.建设地点: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2.建筑层数:地上15层,地下1层
3.防水等级:屋面I级,地下室二级
4.主要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5.抗震设防烈度:7度
6.建筑类别:商业+居住
7.地下汽车库为中型Ⅱ类汽车库,耐火为一级
基本风压 0.65kN/㎡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地面粗糙度 B 类 建筑物场地类别 Ⅱ 类
基本雪压 (So) 0.85kN/㎡ 特征周期值 0.35s
地动设防烈度 6 度 场所标准冻深 2.2m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
2.2 设计依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局.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土建卷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李国强等.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 东南大学等. 混凝土结构(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0.
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图集号16G101-1~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6.
1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号11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1.7.
14.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3 地质概况
2.3.1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综合采用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力触探试验等多种手段与方法进行,以获得场地地层的物理性质指标。
(一)地基土的承载力的综合建议:
承载力特征值:
土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查表法
(kPa) 原位测试法 经验法 建议值
(2) 粉质黏土 190 190 170-190 180
(3) 粉质黏土与粗砂互层 185 170-190 180
(3-1) 粉质黏土 140 120-140 130
(4) 粉质黏土 235 230 210-230 220
(5-1) 中 砂 210 190-220 200
(5) 砾 砂 300 270-300 280
(6) 粉质黏土 185 190 170-190 180
(6-1) 粉质黏土 230 230 210-230 220
(7-1) 玄武岩 420 350-45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