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传记文学研究文献综述

虽然佛教传记文学历来是人们研究佛教的重要领域而且大多数是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的,但是对佛教传记的文学特点研究却是不多。以下是我的参考文献及主要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传记文学的研究也是愈演愈烈,不断形成了一个个热点:各朝代帝王将相传记、当代政治领袖传记、中外名人传记、文学作家传记、企业领袖传记……这些传记的研究已经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还原历史真实的途径。但是,传记文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萌芽或者是起始阶段,很多概念不清,熔史学和文学的内容于一炉,泾渭不明,对佛教传记文学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传记文学无论在与小说、诗歌等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比较的角度看,都是相当引人注目,其成就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虽然佛教传记文学历来是人们研究佛教的重要领域而且大多数是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的,但是对佛教传记的文学特点研究却是不多。以下是我的参考文献及主要观点。

1. 王丽娜的《佛教传记文学研究史及相关刍议》是为数不多的专门对佛教传记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佛教传记文学的属性、研究范畴、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笔者通过这篇文章对佛教传记文学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笔者逐渐发现很少学者对佛教传记文学的文学特点进行研究。

2. 李敬敏的《传记文学:真与美的统一与融合》是为《传记文学的写作与鉴赏》做的序。她主要讲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的统一,而这本书的作者坚持传记文学的双重性的观点。因此,这篇文章给笔者很大的启示,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性既然是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那么这一特征在佛教传记文学中应该更加明显。

3. 赵朴初的《弘扬佛法 利乐有精》是他在视察深圳弘法寺时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主要说出了佛教的现状,对“迷信”和“正信”做了简短而富有概括性的总结。除此之外,赵朴初会长通过对佛教的艰难发展历程的叙述,说出了僧众对传播佛教文化,播种和平的重要使命,把弘法寺建设成一个有文化的寺庙来弘扬佛法。

4. 白志坚的《论传记文学的真实性》认为关于传记文学的真实性有许多理论,主要是在于传记和传记文学的界限。传记是记叙某个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必须忠于史实,必须有据可查,不能虚构,是实实在在传主的“政治鉴定”的依据。传记文学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文学作品,以史实为题材,通过传主的生活经历、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5. 洪修平的《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是以儒道佛的三角关系为视角探讨了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在意义。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佛教从印度传入后在长期的与本土的儒道融合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我国有深刻影响。

6. 彭肜的《佛教与中国文学》主要讲述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7. 方梅的《<高僧传>艺术论》主要是从讲述《高僧传》的艺术特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