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的《活着之上》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二十年阎真陆续写了五部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海外版名《白雪红尘》)、《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尤其是新作《活着之上》更是获得了由民间设立的首届路遥文学奖


最近二十年阎真陆续写了五部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海外版名《白雪红尘》)、《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尤其是新作《活着之上》更是获得了由民间设立的首届路遥文学奖。阎真的写作具有一定的主题和题材的延续性,他对知识分子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关注和描写,对了解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下他们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思考这一群体在当下如何与市场经济相对接以寻求自救也具有很大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阎真的《活着之上》是继其《沧浪之水》、《曾在天涯》(1995,海外版名《白雪红尘》)、《因为女人》等系列长篇小说的又一力作。小说体现了阎真一贯的写实风格,展示了现代知识分子从求学到留校任教授的近20年的经历,其间对当下大学校园的“怪相”及知识分子的投机专营进行批判和反思,更体现了作者对有良知和责任的知识分子目前所处现状及如何“突围”的忧虑。该小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并且获得了首届路遥文学奖。对于该部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如今大学校园中存在的积弊,有很好的现实借鉴意义,此外通过对小说主题和人物的分析了解当下一批知识分子的世俗和精神困境,还可以梳理他们的成长史,从中窥测当下对传统知识分子轨道的偏离。阎真是一个学者型作家更是一个绝对现实主义者,国内学术界对阎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这几部小说上,并且已经发表了一些优秀的期刊和评论,但对《活着之上》研究者甚少。这几部已有的作品成果来看主要从女性角度,男权主义角度以及知识分子纵向发展的角度来论述人的困惑与出路。本论文我将从《活着之上》的文本出发,分析大环境对知识分子的影响,联系其它几部文本形成一个阎真笔下的知识分子系列,着重探讨人物的心理矛盾及生活轨道。从文本《活着之上》出发,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探讨文本的风格和写作手法;从人物的分析入手探讨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通过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探讨文本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要完整认真地阅读《活着之上》等小说的故事文本,熟悉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还要查阅并下载学术界关于阎真小说的评论和鉴赏,了解其作品的文学地位和阅读价值;在认真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通过仔细阅读《活着之上》及相关评论,进行提炼分析,对阎真小说整体进行对比归纳,有重点的进行整理概括。

参考文献

[1] 戴海光. 知识分子悲剧精神的消解图式—以阎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为个案[J].广西社会科学,2014(4).

[2] 汤晨光. 士人精神的时代性陷落—论阎真《沧浪之水》[J] .南方文坛,2003(6).

[3] 刘旭.徘徊于拯救与自救之间—论阎真小说创作中的启蒙话语[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4] 魏颖,罗璠. 论阎真小说中的“灰色”人物和文化心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5] 余中华.面对虚无的写作—阎真论[J].小说评论,2008(4).

[6] 周睿,龙永干,王玉林. 论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惶惑与突围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2008(9).

[7] 宋晓英.阎真小说对精神建构的拆解与对生命价值的还原[J].齐鲁学刊,2011(3).

[8]阎真.活着之上[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79;87;168.

[9] 钱理群.北大清华再挣状元就没有希望[N].中国青年报2012-05-03(3).

[10] 周非.中国知识分子论亡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