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赵朴初先生的生平作了介绍,主要收录了他的文学作品,包括不同体式的韵文。汉俳也被收录其中,该文集对汉俳作了详细的介绍,点明了汉俳名字的来源,并说明了汉俳与俳句的区别。
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最权威的佛学大师,也是享誉海内的作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种类繁多,意蕴深厚,且融入了大量的佛学思想。汉俳、纪行诗词和词曲是赵朴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汉俳更是他的首创。汉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一种小型的律体诗,在用韵方面有着极大的讲究。赵朴初先生的汉俳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汉俳古韵气息浓厚,像古典诗词小令一般,语言清新,典雅自然,诗情并茂,而且句式特殊,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汉俳爱好者的喜爱。
汉俳是中日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最初由赵朴初定型,现在已为中日诗人和学术界人认同。由于汉俳体裁短小,措辞纤巧,句子整炼,音韵和谐且以抒情为主,再加上网络的普及,一些同时喜欢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年轻华人有不少加入创作行列,使汉俳成为网络文学受欢迎的体裁之一。目前,我国写作汉俳的人数日益增多,甚至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团体,诸如和歌俳句研究会、上海俳句研究交流协会等。对于汉俳的系统研究,暂时还未专门的书籍出版,只有部分论文对其作了介绍,如李芒的《俳句与汉俳》(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该论文详细介绍了俳句与汉俳的区别,并指出了汉俳产生的背景。还有王勤的《“汉俳”的形成及发展略论》(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2期),这篇论文对汉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产生和早期发展、口语汉俳、汉俳研究及其未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论文对赵朴初及其汉俳做了相关的介绍,总体来说,汉俳的发展趋势还是相当乐观的。
在我的论文写作中,参考了很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文献,他们对我的论文写作帮助颇多,现将我的参考文献综述一下:
1.赵朴初:《赵朴初韵文集》
主要观点:本文对赵朴初先生的生平作了介绍,主要收录了他的文学作品,包括不同体式的韵文。汉俳也被收录其中,该文集对汉俳作了详细的介绍,点明了汉俳名字的来源,并说明了汉俳与俳句的区别。赵朴初先生在本书里说:“所不同于日本俳句者,余所作,句句有韵,而日本俳句则无是也。”研究赵朴初先生的汉俳,韵文集是必不可少的,它收录了赵朴初先生的所有汉俳,为研究汉俳的用韵特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2.朱洪:《赵朴初说佛》
主要观点:该书对赵朴初先生的生平、爱好、思想等各个方面作了统一的介绍,共分为六编,收录了赵朴初先生的部分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讲解,阐述了赵朴初作品中的禅机和佛理,写出了汉俳产生的背景,即:一次宴会中,日本的奈良东大寺清水公照长老朗诵了他访华时在扬州所作的俳句,翻译员口译其大意后,赵朴初见翻译口译时不能完整体现俳句风格,于是将其意思根据俳句格律组合,重新吟出:“遍地菜花黄,盲目圣人归故乡。春意万年长。”从此开创了一种与日本俳句不同的新的诗歌风格。
3.李景新:《论古典式汉俳的体裁特征:比较与建设的视角》
主要观点:这篇论文认为汉俳出于日本俳句,又植根于中国的诗歌传统,在吸收了俳句的某些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一种独立的汉语新诗体。文章通过与俳句、中国其他诗体的比较,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认为汉俳应该成为一种十七字三句五七五结构、参照诗词规则押韵并遵循平仄规律、可以考虑如何探索季语运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新格律诗歌体裁。
4.叶莲:《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研究》
主要观点:该篇论文主要四方面剖析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即从源流上探究赵朴初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从理论上探析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系,从现实中探析其实践活动,从时代角度探析人间佛教的意义。其中,实践是赵朴初人间佛教的灵魂,人间佛教的实践体系涉及到很多领域,最主要的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加强文化交流;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