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已有的关于我国小学阶段智障儿童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探讨现有的德育方法中,不同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如何,会被哪些因素所影响。同时探讨在道德教育方法这一领域,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摘要: 对智力障碍儿童实施道德教育是现阶段培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现阶段我国智障儿童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有游戏法、榜样示范法、自我管理法、行为约束法和自编故事法等。不同德育方法的有效性不同,不同培智学校或者说不同特殊教育教师所采用的德育方法也会存在不同。通过对道德教育常用方法的研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相信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力障碍; 道德教育方法
一、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行程不断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智力障碍儿童虽然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进行深层次的道德教育时会有一定的阻碍,但是他们仍然具有起码的价值观,能够进行简单的是非判断、美丑分辨。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是其价值观念成长成熟的重要时期,是其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针对这一情况,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在小学阶段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中如何更好融合道德教育的这一贴合实际、正在实施并且急于提升的现实问题。而针对小学阶段这个打定基础的重要时期,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也是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是总结已有的关于我国小学阶段智障儿童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探讨现有的德育方法中,不同德育方法的有效性如何,会被哪些因素所影响。同时探讨在道德教育方法这一领域,还存在着哪些不足或者错误的地方。本课题将主要研究范围为我国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我国的学者研究内容为基础,以国外关于此内容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成果为补充。
(一)小学阶段智障儿童道德教育意义与方法
1.我国智障儿童道德教育意义
首先,随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对于人的道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智力障碍儿童要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成为一个社会人,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要求,而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品德的认识度” 。因此,为了智障儿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着眼于智障儿童的整体、全面地发展,重视智力障碍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其次,我国从各类政策上也对道德教育提出要求。学者刘金林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政策进行研究提出,“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法治和德治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思想的不同作用方面提出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让两者一起发挥作用” 、“2004年2月出台《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要求德育内容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切合贴近青少年的特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构建和维护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对智障儿童进行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道德教育,是切实执行国家德育大纲,更好地完成国家德育目标。正如学者沙慧英在《如何提高培养智障儿童良好品德》一文中提到,“智障学校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使他们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需要和健全人一样的社交能力,在学校的具体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不断在生活、学习中强化道德建设。”
2.我国小学阶段智障儿童常用道德教育方法
我国学者赖萍、吴荣先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述评》 写到,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