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过参会经验的与会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国际会议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体系。
摘要:国外学者很早从会议组织者角度对会议目的地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系列成果。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归纳这些评价因素,初步总结国际会议目的地的影响因素。为确保影响因素的客观有效,本文选择有过参会经验的与会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国际会议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体系。
在确定体系后,本文会以杭州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杭州作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在这些因素上的表现情况,并与其他东南亚地区的典型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做对比,得出其优势与劣势。
关键词:国际; 会议目的地; 影响因素;杭州
一、文献综述
目前而言,关于国际会议目的地的研究多涉及城市形象营销、目的地建设、竞争力分析,以及会议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组织方的决策行为和对会议选址因素的感知也是会议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在此基础上,关于国际会议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实已经有了间接的研究,但相对而言,直接分析会议目的地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并举实例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具体来说,各类文献集中在从会议策划者或会议组织者视角的目的地选择决策,通过各种量化因素的选取,将各个目的地城市的优劣势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竞争优势和劣势。但也有部分研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参会代表的参会决策以及会有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并得出系列的相关评价因素。这些评价因素往往也是会议的组织者在选择会议目的地时所考虑的相关因素。
在已有的国外关于会议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内容上,会议目的地选择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影响因素的总结概括;在方法上,实证研究居多,并运用专家判断法与因子分析法。从1976年方廷等人(Forti,Ritchie & Arsenault)最早提出会议目的地的一系列选址因素以来,很多研究人员都对此做了积极的探索。他们三人研究得出影响会议目的地选择的因素包括酒店服务水平、交通可及性、酒店客房有效性、会议室有效性、价位、人身安全、当地特产和地理位置。
克劳尔和洛维尔(Clower & Lovell)总结了航班的便捷性、基础设施、住宿价格是会议组织方主要考虑的因素。
奥博曼和陈(Oppermann & Chon)对北美的30个会议目的地感知进行研究之后,把影响因素分为会议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会议目的地影响参会人选择的因素有目的地形象、交通便利性及费用、可达性、酒店价格、气候、会议前后的相关活动、以往的评价。
以奥博曼和陈(Oppermann & Chon)的研究为基础,张、冷和屈(Zhang, Leung& Qu)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并建立了相应模型,在会议地点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加入了一些参会人(旅游者)考虑的目的地特征,如安全性(当地居民素质)、通用语言、旅游景点、食品和餐饮设施、酒店和基础设施;二是加入了三个和会议目的地有关的因素,旅行距离、直航的可能性和获得签证的容易程度。
Hailin Qu,Lan Li,Gilder Kei Tat Chu通过对参会代表、组织者和场馆的调查来评价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的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评价因素,并指出香港与新加坡之间的差距。
查科和范尼克(Chacko & Fenich)认为会议目的地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参会人更愿意参观一个吸引人的、繁华的或者不同寻常的城市。卡马思和莫斯卡(Comas & Moscardo)指出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是会议策划人在选择城市的最重要的因素。
此外,巴勒格鲁和麦克利瑞(Baloglu & McCleary)提出的“认知-情感”模型。他们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很多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者都同意形象构建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认知元素和情感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目的地的总体形象。于是他们综合了不同学科和领域学者的研究和模型构建,提出了著名的目的地形象构建的基本框架。这个对于目的地的模型也可用于对一些国际会议目的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