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为了对杭州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更好地开展研究,对儿童福利体系的相关研究必不可少。本文根据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模式、类型及内容,儿童福利服务制度等内容进行了梳理。


摘要: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是儿童福利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儿童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如何输送和传递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所以本文根据近年来现有国内外文献对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界定、分类、内容及类型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探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便于今后做深入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执行;建设

一、文献综述

随着儿童福利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关儿童福利传递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杭州市儿童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率先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自上而下、深入社区和乡村的四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致力于将儿童福利服务的递送体系延伸到社会最基础的农村和城市社区,将服务内容由补缺型服务拓展为包括强制报告、预防干预和救助帮扶的普惠型服务。为了对杭州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更好地开展研究,对儿童福利体系的相关研究必不可少。本文根据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模式、类型及内容,儿童福利服务制度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发现关于儿童福利体系的研究内容不少,但就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内容比较少。总而言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及执行研究还是一块崭新的领域。

纵观国内外关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献资料,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福利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1)合理分配权限、职权明确的台湾模式。该模式由中央、直辖市、县市及乡镇市区等多级服务网络构成。中央设有儿童及少年局,直辖市与县(市)设有儿童及少年福利专责机构,不仅中央与地方有明确的职权划分,并且还规定了三级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易谨,我国台湾地区与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与启发,2015)

(2)以家为中心,多方位发挥的日本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家庭责任与职能,同时国家和企业、地方公共团体对家庭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王呈芳,中日儿童福利比较分析,2017)日本设有强大的地方各级儿童福利行政组织,市、町、村设有福利事务所,配有儿童委员。都、道、府、县设有儿童咨询所,配备儿童福利士、都、道、府、县、市、町、村设有儿童福利审议会,主要负责调查和审议有关儿童福利问题。(易谨,我国台湾地区与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与启发,2015)

(3)主张社会参与的美国模式。该模式由政府提供社会福利投资,全社会多元化参与。政府对福利给予设置严格的限制条件,但允许通过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对儿童福利进行有效补充。(韩笑,美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2016)

(4)由政府主导,政社互动的中国模式。该模式由政府主导,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在各省市、各街道、各社区建立儿童督导员制度,实现“政社联动”的福利服务提供方式。同时,政府设立服务标准及要求,结合社区和社会力量,向机构购买服务。(屠蕴文,福利多元提供——适度普惠与儿童福利体系研究,2017)

2.儿童福利服务制度研究。

(1)芬兰的儿童监察员制度。儿童监察员职位于2005年设置,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其目的为促进儿童的权利和利益,职责为评估儿童权利和儿童最大利益的实现,并监测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状况;监测立法和公共决策,并评估其对儿童福利的影响;通过倡议、建议和指导推动有关儿童事务的公共决策,并促进儿童最大利益的实现;与儿童和青少年保持联系,并把获得的信息转达给决策者;促进儿童事务参与者 之间的合作形式;把有关儿童的信息传达给儿童、儿童工作者、地方当局和其他大众;以各种方式促进儿童权利公约的执行。(易希平,芬兰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与变革,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