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且大多以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现状以及地方性信息技术培训为主,而具体研究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比较少


1.国外研究现状

全美幼教协会在1996年便发表了《技术与3-8岁儿童》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八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探讨的是技术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应用 。由此可见美国在重视信息技术与早期儿童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997年时,美国只有小部分幼儿教师参与过培训,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通过培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美国两大教育机构,教育国际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分别在2000年和2005年颁布了对全球教育影响较为深远的《AECT标准》和《NETS-T标准》两大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规范教师信息技术所要达到的要求。ICT作为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将其运用到了幼教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如今ICT辅助教学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

英国早在1995年就推行了“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计划,要求教育机构联网。政府还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课题研究,为建设信息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而关于教师培训方面,英国在2003年制定的《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也为教师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做出了说明。

日本在1999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项目”是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指标。2001年发布的《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1-2005年)要求推进幼儿园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日本近几年在学前儿童教育方面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同时也明确提出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国内研究现状

信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体现,一个国家的信息实力由多方面组成。其中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网络基础设施等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也逐渐重视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幼儿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体现 。随着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国家出台了许多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

(1)国家相关政策

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打造信息化环境 。教育部2012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2016年教育部颁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其中对于幼儿教师的专项培训有一定的人数要求 。

(2)国内学者对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研究

   陈雪梅在《海淀区幼儿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研究与实践》(2006)中提到幼儿教师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是适应幼教改革的重要保障。培训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她认为培训理论部分还有待改进,而且在培训过程中需发挥共同体作用。

   李宁在《青岛市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研究》(2012)中认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指高效的获取教育信息并运用到教学中,还要灵活的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培训要理论指导实践,幼儿教师根据自身水平合理选择基础班或提高班来提升自己信息技术能力。

张薇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2012)中把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分为三方面: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研究得出完善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基础设备,加大教学软件的使用力度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同时要多组织开展培训,多加强交流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