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家暴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更会影响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心甚至导致一个生命的消失。


1、 社会分析

从社会学的角度和方法来看,家庭暴力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注重对其原因进行实证的描述和分析。多数学者对女性遭受家暴的原因做了宏观分析,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比如王晖在《关于家庭暴力产生原因的社会性别分析》中提到“家庭暴力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特定个人、特定家庭原因,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这个原因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就是由一个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制造出来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的存在。”他还指出,应该把家庭暴力的原因由社会人素质低下和女性自身的软弱层面上升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如出一辙,庄劭雯在《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中模式研究——以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例》中谈到“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跟我国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密不可分,同时社会的性别文化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属于从属地位,男女不平等是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社会变迁,男权思想渐渐淡化,更多人提倡“男女平等”并取得了很多人的同意。赵海旭在《让人绝望的不是家庭暴力,而是求救无门》中也曾提到当今社会,如果在大街上,有男子殴打一名女性,想必很多人都会冲上去制止;可如果这名男子大喊,“这是我老婆!”很多人也许就会犹豫是否会挺身而出,因为是别人的家务事。其中他在文中提到一位受害女性“董珊珊”倒在了“求救无门”上,警方没有确切的标准和证据依据判定家暴,而唯一可以求救的妇联组织只是具有调解职能并没有执法权力,对于施暴者并没有形成震慑的力量。现代女性慢慢建立了更多独立、自强的意识,大部分女性在遭受家暴后都会选择奋起反抗,而现存的社会网络让她们更加雪上加霜。当他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报警去维权,却发现没有人理解认同他们,连警方也不知道该如何提供有效的帮助,甚至一些警务人员不作为或者渎职的行为,再一次伤害了遭受家暴的女性。许菡若在《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一文中提到“提起暴力,人们会自然的想起丈夫对妻子拳脚相加、恶语相向。但是,随着现代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暴力的形式悄然的发生了变化。过去家庭‘冷暴力’主要出现在知识层次较高的家庭,但现在较为普遍,较为流行。

2、 影响分析

家暴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更会影响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心甚至导致一个生命的消失。在黄丽《家庭暴力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中提到对女性的暴力攻击主要包括:1身体虐待2 精神虐待3 性虐待。“家庭暴力会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不同程度的存在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受过暴力虐待的妇女、即使她们最终逃离了施暴者,其心理所受到的创伤也较难在短期内愈合。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家庭暴力摧毁了她们的人生信念和生活信心,扭曲了她们的性格,有些妇女还会以以暴制暴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自甘堕落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主要表现在低自尊、抑郁、自我伤害或自杀和创伤后压力症。张宏军在《浅谈家庭冷暴力的危害与对策》中谈到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的状态,‘冷暴力’的所造成的精神伤害也就更加突出”“很多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常常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尤其对于冷暴力,觉得既然没有伤害自身的身体,就不认为其为暴力,实际上,家庭冷暴力所带来的精神伤害,往往会导致女性的各种心理疾病,使其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家庭阴影中,无法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并且失去自尊。”Sunil S. Kadam Vinod A. Chaudhari在《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过去、现在、未来》中谈到“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在社会和经济成本方面的影响:对妇女的暴力的社会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在整个社会有涟漪效应。妇女可能遭受孤立,无法工作,工资损失,缺乏正常的经济活动参与,以及有限的照顾自己和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