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就像菊花一样。“因为菊花一般生长在苦寒之地,名贵娇艳的花都不会生长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之中,而陶渊明家能种菊花,同时他出去劳作也能看到菊花,可见他生活的地方一定是个偏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他是第一位大量描写美丽、自然的田园风情的诗人。” [1]作者把自己深深融入到辛勤的劳动人民之中,忘却之前的身份,以苦为乐,在苦乐中寻找寄托。“他在很小时就失去了父母,从小在身为名士的外公家生活,陶渊明的外公家藏书很多,知识渊博,他从小深受外公影响,在加上当时的晋朝的文学风气深受玄学和黄老之风的影响,老子的无为而治广泛流传,陶渊明在经历官场的黑暗之后,知道自己所坚持的孔孟之道在当时的黑暗社会很难实现,所以陶渊明弃官归隐,成为一位隐士诗人。”[10]
“陶渊明把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相融合,用这些美丽的景物来抒发他的情感,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之境。他把自己的田园诗与人的感情相结合,把美丽的山水风景当做自己的传声筒,把自己要说的都一一述说给别人,这体现了作者把自然风景与自己的心完美的结合起来。”[6]他的田园诗,以写意为主,把景物和自己的心很好的结合起来,表现大自然美丽。他的生活就像诗一般,他描绘出的诗都不是刻意的是自己生活的自然流露,他不在意景物的刻意描画,只是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心声通过景物说出来而已。
对于陶渊明来说周围美丽的田园风景不只是在欣赏,那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参与者,那就是他的生活,那就是他的心声。比如在《田园归居》之三中,陶渊明是这样描绘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他描绘出劳动的辛苦,不容易,可是读起来我们并不感到作者干活的辛苦,反而感觉作者所描绘的景色很美,同时这也表达出作者那种对自己辛勤劳动所要带来的收获的期盼和感动,他不是一个旁观者,他只是一个描绘自己生活和自己心情的有知识的老农。
一、陶渊明田园诗产生的原因探析
“从各个层面探析陶渊明田园诗成因及菊花精神产生的原因,这是研究《陶渊明集子》较常见的一种角度。周敦颐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这是深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从小在其外祖父家生活,深受他外祖父的思想及其行为的影响,对黄老之学深有研究,同时也喜欢喝酒。”[7]这是陶渊明菊花精神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其次是陶渊明几次为官,却屡屡受挫,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严重不满,再者就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那种苦中有乐的农耕生活。陶渊明不仅继承了晋朝以前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同时他把这种描写田园的诗发展壮大,自成一个体系。
二、解读陶渊明的精神特点与思想观念
“从深层次研究游侠的独特之处,是一种进步。作为隐逸者,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来展现自己,有精神的,更有思想观念上的。‘菊’精神可以概括为宁静淡泊和铮骨凌霜,倡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被黑暗社会所浸染,为自己的信念而活,为自己而活。
三、解析游侠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研究文学文本常用的手法。“陶渊明的生活与菊花相关,以菊花为伴,赏菊花,赞菊花,描绘菊花是他的日常生活。陶渊明兴许为菊花的品格所感叹,他以菊花自诩,称赞菊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鼓舞自己从菊花身上学到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像‘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一句所描写的一样。”[4]这些流传至今,成为大家谈论陶渊明的一段佳话,成为对陶渊明的赞美。
菊花的盛开时间是在秋季,这个时节的开花的植物以寥寥无几,然而菊花在傲人盛开,可见菊花的顽强生命力。“更令人赞叹的是菊花的生存环境,它生长在偏僻、贫瘠的土地上,在诗中他曾写道‘披甲老铸金,西风任酣战。群芳争媚春,晚节孰为殿’。对于在秋季盛开并且生存环境恶劣的菊花,它能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依然顽强,并最终盛开出美丽的花朵,菊花此刻是令人敬佩的。”[5]如果把菊花比作为一个人,那菊花就是一个有毅力,铮铮傲骨的人。陶渊明也许就是看中菊花的这种品质,在他的诗中表现这种坚韧不拔,铮铮傲骨,以此激励自己,激励旁人来学习这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