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未来发展和展望,比如运用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作为指导,以社区为网络展开研究,让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得到最大地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小型化和住房成套率提高,老年群体中又出现了新的情况:独居、纯老人家庭增多,并且有进一步“空巢”化发展趋势。这些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家养老”是社区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使政策性的福利成为普惠性的服务,从而扩大和强化了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覆盖面和服务功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查询文献发现,许多课题运用对比分析法横向比较国内国外城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结合不同的创新发展方式,借鉴国外居家养老政策的优点,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道路。如:白雪(2018)在《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的对比研究》中写道国外的养老服务总结: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坚实的社会保障、提高社会参与,扩展灵活的多元主体、多方重视,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及智慧养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
上门护理的服务项目是上海市居家养老也所一直推行的,并卓有成效。在Chung-Min Cho, Deborah Parker and Stacy Blyth所作《COMMUNITY BASED HOMEVISITING SERVICE IN KOREA:CITY OF GWANGMYEONG》中写到2014年,光敏社区居家探访照顾服务共有7261户登记,参观人数为23,803户。该服务的参与者人数为10456人。参与者需要照顾的条件包括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中风、癌症、精神疾病和痴呆。一项独特的服务是一个认知增强计划,它雇佣一名护士提供一个项目,将参与者最喜欢的歌曲和照片从他们的生活中结合起来。认知增强计划的评价显示了参与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韩国,基于社区的家访服务的评估有助于降低参与者的住院率,这是为参与者减少医疗费用,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对经济脆弱人群的使用,提高了参与者的生活质量。这种评估制度是现在社区应该推行的,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老人们的需求一定是不同的。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地区也在不断探索社区养老发展的新途径,同时也将不断完善之前做的不足的地方。在孟丹(2017)的《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指出社区居家养老将是我国养老的一个大趋势,但是现在也存在不少问题:传统养老观念和思想陈旧、财政资金短缺、专业化护理人才短缺以及政府、市场、老人与家庭作用定位模糊等 。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未来发展和展望,比如运用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作为指导,以社区为网络展开研究,让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得到最大地提高,重视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完善护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整合社会资源,更加优质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子女的养老压力。有些文献也将社区居家养老的利弊分析的十分全面。但是在外文文献中缺少具体案例,对居家养老的现行政策分析较少。而本文针对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居民的需求各异,所以我们研究这个课题。
参考文献
[1]白雪.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的对比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8
[2]侯冰;张乐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及其优先满足序列——以上海市斜土路街道为例[J].城市问题.2017.12.1002-2031
[3]陈洁;朱明珍.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上海医药.2017年3月
[4]杨永; 杨连招; 胡艳宁;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年4月
[5]解芳芳; 朱喜钢. 中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比研究——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J].中国名城.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