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24万亿,市场竞争程度愈加激烈,这也促使了传统银行业加快业务的创新以及经营的模式。
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Susan Raymond and Richard Werthamer(2009)认为将互联网运用于金融市场中会产生诸多好处,比如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客户在金融业务中能得到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银行业并购现象大大增加、银行业中一少部分人会失业以及带来的监管方面的问题。 Anthony F. Herbst(2001)指出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扩张,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导致货币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但受制于法律法规的制约。除此之外,在互联网金融中也应该重视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Hanno Beck(2001) 指出虽然信息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现实中需要良好信誉且有大量资金能够转移资产风险的金融机构存在,而网络上销售的金融产品大多都是风险小且标准化的产品,所以仅仅占领了市场小部分的份额 。 Ezra Zask (2001)认为在互联网项目中,互联网金融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存在,它对传统银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传统银行业应该有提高自身效率、变革、创新的意识,并且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Claessens (2001)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不同地域中对银行系统造成的干预以及对投融资方面的影响,并且主要介绍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银行、房地产金融、保险以及小额信贷领域里的发展方式。Fight(2002) 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系统客观地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网络金融(Electronic Finance)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方面,Stijn Claessens, Daniela Klingebiel and Thomas Glaessner(2002)指出互联网金融在全世界不同程度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性质和结构,这些改变不但影响着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同时发生在巴西等低收入的国家,尽管他们的基础金融设施比较落后。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将对金融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Ming Fan, And- rewB.Whinston and Jan Stallaert (2000) 认为如果网上交易只是作为一种替代交易方式的话,那么市场的效率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但如果网上交易改变了经营模式的话,那么就会对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Dan J. Kim (2005)的研究表明: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中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中,像易趣网引入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功能,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收到购买方的货款前,销售方不会先发送货物,一直到购买方收到货物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才会把货款交给销售方。
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24万亿,市场竞争程度愈加激烈,这也促使了传统银行业加快业务的创新以及经营的模式。曹凤岐(2015 )也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肯定互联网金融的优点时也要注意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产生的风险。
张金林、周焰(2015 )构建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指标,并且使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建立了VAR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认为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稳定性方面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是伴随着银行业自身的进步,以后这种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沈悦、郭品(2015 )对我国3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文本挖掘法”构建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风险承担着“U”型的趋势,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能让传统银行业管理费用大大减少,但是长期的话会加剧银行的风险。王锦虹(2015 )使用德尔菲问卷法法,将专家对指标权重的两两测度结果进行了模糊处理构建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负债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对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影响比较小。高蜻、肖周(2015 )分别从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三个方面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盈利方面影响的分析,最终显示,互联网金融在这三个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开发更多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管仁荣、杨朋君、张文松(2014)分析我国11家银行的运行效率,得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对传统银行业来说也是发展动力的结论。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是一种“鳃鱼效应”,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措施的完善、监管制度的健全,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银行业会在更好的环境下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