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建筑综合体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又称综合体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栋建筑)和组群式(含有多个建筑)


我国现有许多学校均建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局按学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教室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术管网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不利于现代教育强调人际交往、学科交流的发展模式。

集约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集约化是指“城市建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组织生活功能和复合空间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在校园的建筑规划上,将有限的校园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使建筑空间呈现聚集效应,以聚集空间结构形成集约化的建筑布局。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约化体现在功能组织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功能组织的集约化是指在区分各系部或教育环节的各项功能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综合组织教学功能,从而将它们通过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有机结合成建筑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又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延续性,如上自习和信息查询,可以将教室和信息中心综合设计。空间结构的集约化包括空间功能的集合与空间配置的简约,具有下述特点:空间有序化,通过基于,提高效益建筑空间组织的秩序原理来建立有序的空间体系,才能实现教育建筑多种功能并存于一体;空间层次化,集约化教学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空间设计中应包含从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级的完整的空间系列。空间层次化和明确的归属感可以提高场所的可识别性。空间弹性化,建筑空间结构必须具有弹性,体现在基础技术设施的完善和建筑物结构系统及房间分隔的通用性,以适应灵活变化的要求;空间复合化,封闭的积层式与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相结合,统筹考虑交通组织和公共活动领域的空间创造,使之趋向于立体化、开放化。

建筑综合体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又称综合体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栋建筑)和组群式(含有多个建筑)。单体式综合体可以是各层之间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层内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不同。组群式建筑综合体是完整的建筑群,各建筑群之间互为多种性质及功能的复合。建筑综合体是对传统建筑类型和功能单元的叠合重组以实现多种功能交叉、并存的空间环境系统。综合体内部多种功能间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地发挥其职能和功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它可提供比普通建筑更多的服务内容,为更多的对象服务,使环境产生巨大聚合力。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03.

[8] 杨建国、吴萍、李金荣,《教学实验楼通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 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