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穆斯林的葬礼》的现实价值 “判断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诸多标准之一看该作品能否总纵联历史文化、横接世界文化。”[2]《穆斯林的葬礼》这一
﹙二﹚《穆斯林的葬礼》的现实价值
“判断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诸多标准之一看该作品能否总纵联历史文化、横接世界文化。”[2]《穆斯林的葬礼》这一部作品作者是放在回汉文化交融这一大背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相融合,也是互相排斥的。在中国几千的文化下,对待异族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回族的成长环境是艰辛的。同时回族信仰的宗教与其也有很大的冲突。较弱的民族的命运固然是悲惨的,随着文化的交融许多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已越来越多的被湮没,最终消失。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作者取
名“葬礼”的原因。
同时作者“玉”的线索写的是民国以后,帝国主义入侵了中国,资本主义下的人们生存艰苦挣扎的情况。作者霍达也在作品中重要的突出了“人”。在任何一个宗教里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神的手里,人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穆斯林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这都是为主早就安排好了的。”就是一个体现。作者在本部作品中就很好的把宗教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穆斯林的葬礼》成书于十年后,当时不仅是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动,文坛也涌起了多种文学类型,如“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但它们终归都是将文学作品的中心回归到了“人”的身上。《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中“人”就始终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体,“一个研究语言、文学的人,应该懂得语言的奥秘,文学的精髓,那就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动物,语言和文学的创造者,语言和文学中永恒的主角。”[3]这段话是作者霍达对这部作品最好的著述。一部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十分重要,其关键关系到整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作者对人性的重视也正是这部作品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也十分的强烈,梁冰玉和韩新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梁冰玉面对自己的爱人退缩时,发出了自己心里的声音说出了女性也是有尊严的,也是有人格的,女性也是独立的,谁都不是谁的附属品。决然的选择了离开远走他乡。当韩新月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无法医治时,认为爱情并不是可怜与怜悯,也不是自己爱人的自我牺牲,怀着悲切的心情写下了分手信,这是女性自尊心的表现,是对爱情的最好表达。她们对爱情的看待和对自身人格独立的坚持正是女性意识的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自发自觉的过程,女性几千年来的枷锁需要靠女性自己的力量来冲破。《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纵向连接了历史,横向跨越了整个世界,对宗教问题有了深入思考,突出了人性的价值。有其独特的历史责任感,民族的使命感。
二、“新月”的意象和人物的形象
﹙一﹚“新月”意象的分析解读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月”这个意象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本小说除了序曲和尾声之外,还有十五章,“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月魂”。其中的月象这条线主要讲述的感情。新月和星星是伊斯兰教的标志象征,代表着真主和真主的智慧充满着宇宙万物。新月的标志是指初始的光亮,代表新的时代,代表一种新生的力量。“新月”作为一种母性的意象象征,正是回族文化变革、新生的希望。回族女作家霍达是生活在回汉混居的环境下,这一意象正好可以代表回民的民族身份,同时作品也是在讲述穆斯林家庭,恰当的表达了其民族诉求。意象本身就是写作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予某一具体意象上。
“月”从古至今就是文人最常用的感情寄予对象,物本无情人却有情。月给人带来一种善良、真诚、纯洁、明净的意味,同时代表着凄凉、思乡、悲寂、孤单等感情色彩。在本部作品中作者就更加的突出了月的寂静凄清之感,展现出了一种悲剧的美。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如果说‘玉’是以男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那么‘月’则是以女性视角来反映女性命运。”[4]本部作品中女性大都是美丽的,大姐梁君壁是最典型的传统穆斯林女性代表,本分老实与自己的丈夫同甘共苦,虽说后期变的冷酷无情但这又怨得了谁呢?试问那一个女性会容忍自己的丈夫与她人有染,更何况和自己的妹妹呢?妹妹梁冰玉受到新式的教育,接受到了新式的文化,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爱情,可回到时本土也不得不接受爱人的软弱和世俗的谴责,最终远走他乡。或许说作者也曾把希望寄托于韩新月的身上,故起名新月,可背负上辈恩怨,疾病缠身的她最终也难逃命运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