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节数目 (1) 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词而唐县方言是单音节的词 普通话方言普通话方言 水缸瓮生气恼 蜡烛蜡害怕慎 便宜贱捆绑绑 犯愁怵松软喧 在唐
1.音节数目
(1) 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词而唐县方言是单音节的词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方言
水缸 瓮 生气 恼
蜡烛 蜡 害怕 慎
便宜 贱 捆绑 绑
犯愁 怵 松软 喧
在唐县方言中单音节词汇使用频率正在慢慢降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的词汇正在逐渐向双音节转化,亲属称谓虽然是叠音的,但在使用中都是单音节,并没有向双音节发展。
(2)普通话是单音节的词汇但在唐县方言中是双音节的词汇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方言
蛇 长虫 脏 邋遢
我 囊们 哭 啼唬
屎 粑粑 坏 噶咕
背 脊酿 嗯 昂白
(3)普通话是双音节的词汇而在唐县方言中是多音节的词汇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方言
彗星 扫把星 知了 吉了儿
屎 粑粑 烙饼 烙饽饽
蟾蜍 戒褐么 麻雀 家雀儿
月亮 老母儿 妇女 娘儿们
2.构词语素
(1)语素选择
“语素选择的差异是指不同的方言对于同一事物、同一认识使用了不同的语素进行构词。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角度、思维方式、语言发展演变的状态等各个方面均存在差异。”[2]唐县方言与普通话选择使用不同的语素来进行,因此有了意义相同但是语素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素选择是造就方言词汇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a. 普通话与唐县方言对应词的使用语素完全不同(限音节数目一样)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方言
讨厌 个腻 蚂蚁 别虎
刘海 头帘 青蛙 河膜
叔叔 首首 厕所 茅子
玉米 棒儿 香菜 燕随
b. 普通话与唐县方言对应词的语素部分相同(限音节数目相同)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方言
萝卜 萝贝 做饭 揍饭
公驴 叫驴 褪色 潲色
狭窄 窄巴 立春 打春
围巾 围脖 母鸡 草鸡
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这些词所表达的是相同的一个意思,但却是不同的表达,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在选择语素的时所选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有的词汇是语素完全不同的,但有的是关键部分一样其他部分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唐县人的生活、风俗、语言有着很牢靠的关系。这些就在构词上体现了唐县方言的独特点,体现出了唐县方言词汇的本土化。
(2)语素的重叠
“所谓重叠法就是将整个词进行重叠或者把词中的一个或两个语素分别进行重叠,重叠后产生的新词表示某种附加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3]
a.形容词的重叠
aabb式: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紧紧张张]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咧咧歪歪]形容东西斜歪着,或者人走路的姿势歪着。
[唧唧歪歪]形容人做事说话不利落,拖泥带水。
[甩甩哒哒]形容人态度不好,做事不情愿的样子。
abab式:同样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驱黑驱黑]形容特别黑。
b.动词的重叠
abab式:强调,比之前不重叠词语表现更加突出,例如:
[掰扯掰扯]详细的讨论、说明一件事。
aabb式:与不重叠词意思大致相同。
[得得瑟瑟]特别得意。
(3)附加语素
附加语素,就是词缀。“所谓词缀就是不成词语素附着在成词语素上面,而且位置固定,表示一些附加意义。”[3]附加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依托一定的词语,依托在词根前的词缀为前缀,依托在词根后的词缀为后缀,词根中间插入的称为中缀。
a.前缀
[不——]出现在形容词、动词前。可以构成:不听话、不饱福、不受听、不经心、不念声儿等。比如:不受听,指说的话不好听,不尊重人。例:你跟你爸说话真不受听,改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