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

(2)消极的浪漫主义。李白的一生看似是潇洒不羁,放浪形骸。但实际是悲剧的一生,一生怀才不遇,空有报国之志。唐玄宗的赏识只是希望他粉饰太平


(2)消极的浪漫主义。李白的一生看似是潇洒不羁,放浪形骸。但实际是悲剧的一生,一生怀才不遇,空有报国之志。唐玄宗的赏识只是希望他粉饰太平,从而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极其的矛盾的。寄情于山水之间,喜欢“借古讽今”,但其中抒发的依旧是他对社会不满和厌倦。

(二)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

第一,丰富奇特的想象。“演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是后代之人皮日休对于李白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描述。李白的诗歌中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自然景象和梦中的传说。李白都可以通过此进行大胆的想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想象。李白的想象特点不仅在于他的丰富,更在于他的奇特,比如“月”这个意象,在李白的手下便有着许多不同的意思描述。不仅有“暮从碧山来,山月随人归”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二,豪迈奔放的气势。所谓气势有时更是一种气场,李白的气势无论在他人生的得意还是失意,都是一种绝不输人,豪迈奔放的气势。元稹曾说李白的诗是“状浪纵恣,摆去拘束”没有任何的束缚,只有自己内心感情的升华。别的诗人在写诗时一般会采用五言或七言,而李白在抒发自己的感情时,不局限于文章的格式,比如“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到却鹦鹉洲”。

第三,大胆恰切的手法。李白最爱用的手法便是夸张和比喻。李白虽然喜欢夸张,但他的夸张从来没有逃脱过现实,而是高于现实却也来源于现实,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地处西北塞外,却是苦寒之地,李白通过夸张的比喻将西北塞外的哭喊变展现出来。李白的比喻很生动形象,毫不显得刻板压抑,比如“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同时水李白用它即表现了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又表现了自己的愁绪,均给人以美感。

第四,清新生动的语言。浪漫主义诗人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相当的讲究,李白自己也有诗句有类似的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丽生动,初看觉得是不经意之间的随口之谈,但仔细欣赏,又会感觉到其中的精妙不可言,读起来更是意味隽永。

二、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浪漫主义的影响

每当人们提起李白,人们最多关注的是他在诗歌领域的卓著而又贡献。这些卓越的贡献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但他的生平思想和人生经历中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自己建功立业,策马扬鞭而报效国家从而垂名史册。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却又常常放荡不羁,饮酒寻乐,纵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倾向。这些鲜明的矛盾在诗歌中均有鲜明的表现。现就李白的人生经历对其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以及原因分析。

(一)建功立业,策马扬鞭,报效国家

 李白出身于贵族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是李白从小的写照。二十岁时,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川蜀之地,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在青年时代便有怀抱建功立业的志向。虽是文人,但却积极入世,有着治国理世的梦想。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阐述过自己的政治抱负。天宝年间,李白因其才华而声名远传,被唐玄宗李隆基征兆到长安,供奉之翰林院。可李白志不在此,一腔热血报国无门。不久后三年,李白便受谗言诋毁,在这其中李白认识到了朝廷黑暗,佞臣当道,怀才不遇的酸楚便涌上心头。对于别人也许是不幸的,但对于李白,这段失意的时期却造就了李白诗歌上不可忽略的成绩。《燕昭延郭隗》、《大车扬飞尘》诸篇和乐府歌行《行路难》、《梁甫吟》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如《大车扬飞尘》痛斥玄宗手下的一些宦官以善于斗鸡而得宠幸。《燕昭延郭隗》中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行路难》更是长歌当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但李白毕竟不似传统的文人,在人生最失意之时,他依旧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抱负,所以李白虽然和许多文人一般不得志于官场,但是却没有一般文人的消极寂寥。他的诗歌总是给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读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