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色(2)

这位女词人的词作别具一格,后世称之为易安体。易安体很多特点,比如说它的情感特点就是以一位女性的视角去描绘时代的变化、以自身的飘零落魄衬托


这位女词人的词作别具一格,后世称之为易安体。易安体很多特点,比如说它的情感特点就是以一位女性的视角去描绘时代的变化、以自身的飘零落魄衬托出国破家亡这种大环境下民众的凄苦。它总是以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最直白热烈的感情:无论是少女时代所忧虑的迷茫的爱情、还是少妇时期所忧虑的婚姻甚至中年、老年时期所忧虑的国家命运。她这一生似乎总是愁绪满怀,前期是对自己对家庭的轻轻的哀伤愁绪,后期是对人生对前途堪忧的国家的深深担忧。李清照她以一个女人之身,行的是男人之事。她也有一颗古仁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高尚的品格在她的诗词里有所体现。她的词作兼具感情美与语言美以及韵律美意境美于一身,以下我们具体介绍易安体的各种美的特点。

一、感情真挚的独特美

李清照的词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表达非常真挚。她总是善于用各种含蓄的语言来表达她内心最真实热烈的感情。在靖康之变之前,她的词主要都是描绘少女时代的生活片段或者是少妇时期内心深深思念丈夫的愁绪。从这些词作里我们可以看见早年的李清照是个娇憨美妙的少女,嫁人之后就成了一个有丈夫陪在身边就幸福快乐、丈夫一离开就相思成疾的少妇。她与普通的姑娘也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到了后来漂泊无依丈夫离去的后半生,我们从词作里看出来这位女子再也不是当初闺中娇弱的女子了,她已经完全的展示了她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依附任何人而活着,她的词作里多是通过是对自身的描绘来表达对山河破碎的悲伤凄凉之意。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博得众人喜爱,除了感情真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遣词炼句时力图创新,她从不步人后尘,更不拾人牙慧,而是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1]。

李清照这一生所作的词作大多是爱情题材的。这位女词人,一生向往爱情、追求爱情、专注于爱情,所以和她同样描绘爱情的词人里,大概没有比她更懂得更加细腻更加深入的去表现爱情的了,如果非要说一个人同样善于描绘爱情表达爱情的人可能就是柳永了,他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说是千古传唱的名句了,可惜的是男人心中的感情总是和女人不同的,他可以倚红偎翠,风流事,平生畅。他可以把他的爱情分成很多份给不同的对象。可是女人的感情总是起于一个人,系于一个人,忠于一个人。

我们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就可以发现她的词作集合了各个大家词作的长处,她的遣词用句总是非常用心。可谓是“词无一处不工。”虽然借鉴了前人词作婉约动人的特点,但其实她的词作风格也是自成一体,形成了自己“婉转而又疏隽”的艺术风格。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美满的,那么李清照后半生经历非常坎坷。开始是靖康之变使得它的故土沦陷,在南渡以后的第二年,她的丈夫又开始离她而去。之后金人南下,她一个人四处流亡、漂泊无依。后来就一直和流亡的人在一起,在这个时期,她的词大多书写的是流亡过程中的孤苦无依,但她此时的不幸遭遇已经同国家的不幸结合在了一起。这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最真实的写照。李清照的那些扎根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词作已经很好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李清照晚年那首非常著名的词作《声声慢》就已经描绘出她的内心最深层的凄苦愁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开头的14个叠词的使用,已经足够表达了她内心的凄凉苦楚。这里的愁,是深愁、是苦愁。不是《醉花阴》里的春怨闺愁,不是几日不见,人比黄花瘦的愁;也不是这次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的愁。她词作里最后一句话,更是将这种感情深化到了极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的,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能总结?内心的苦痛与伤愁确实已经熬成了最苦的汤只能留给这个弱女子在寒凉的深秋独自饮下。这样的“冷冷清清”,先感于外,这样的惨惨戚戚后感于内。词中已经通过梧桐、细雨、描绘,渲染了这样冷清、孤单、悲伤的氛围。更通过作者内心对自身遭遇的最深层感受衬托了作者对山河破碎、家国破碎的深切的悲痛,[2]这就是易安体的特点,以自身遭遇来衬托国家遭遇,以自身悲痛来感怀家国破碎的悲痛。使得词中的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