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河口村传统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 在小河口村,自腊月初五人们就开始筹备春节物资,各种习俗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三十才结束。 (一)筹备阶段
二、小河口村传统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
在小河口村,自腊月初五人们就开始筹备春节物资,各种习俗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三十才结束。
(一)筹备阶段
有句民谣这样唱道“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中国很多地方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但在三门峡小河口村,春节从腊月初五就已经开始了,这里的人们把这一天叫做“五豆”。按习俗这一天要吃五豆饭,清晨起来,家家户户要用黑豆、红豆、黄豆、绿豆、豌豆和玉米糁子一起下锅,添水加碱煮上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啦,这里的人们叫它“五豆饭”,这种饭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高,村里的老人说,吃这种饭可以延年益寿使来年的你身体健康。另外,关于“五豆”小河口村还有这样一句俗语“过一五豆,长一斧头;过一腊八,长一扠把”(挑庄稼秸秆的一种农具),指的是过了腊月初五,白天时间渐长,这是传统社会中人们观察物候的经验总结。
接下来就是腊八节了,和五豆比起来,它的知名度更高,也更普遍。传说腊八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很多地方的习俗是喝用大豆、玉米、谷子等五谷杂粮煮成的腊八粥,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东京梦华录》也有相关记载,孟元老在卷十“十二月”条中写到“初八曰......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2]而在小河口村习俗则略有不同,这里的人们把玉米、糁子、大豆、饺子煮成一锅,一般做成咸的,叫做“腊八饺子”。“腊八饺子”一般要包成两头尖尖的船型素馅儿饺子,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粮食满车满船装不完。腊八的饺子不能一次性煮完,要留下几个,到大年三十晚上和除夕饺子一起下锅。当地有说法“腊八银锅,过年金锅”,大概是因为腊八吃素馅儿饺子,过年吃肉馅儿饺子的缘故。当然,这与当时人们的经济条件有限也是分不开的。
腊八过后,年味儿渐渐浓起来,外出打工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地返乡,村里的人也渐渐增多。到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他的名称是相对于十二月三十的大年而言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相传,灶君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所在人家一年来的情况,于是人们就给灶君备足干粮(各种吃的东西),以此来收买灶君,好让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保佑一家人来年平安健康,小河口村的人们把这叫做“灶君回娘家”。祭灶仪式一般由祭者供完香烛以后,揭下灶王像和黄纸一起烧掉,同时口里默念各种表现美好心愿的话,以让灶君保佑全家人来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当老人看到纸灰悠悠升起时,就会高兴地对小孩说:“你看,灶王爷上天去了。”然后一起向灶君牌位磕头作揖,之后还要放一挂鞭炮,灶君才真正被送走,祭灶仪式正式结束。这个仪式一般由家里男主人进行,这与古代社会重男轻女思想和对火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火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因此人类对火有着自然的尊敬和崇拜,而灶君作为看守火种的人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古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而祭灶作为一项神圣的活动自然要由家里地位较高的人来进行,才能表示对神灵的尊重。
腊月二十三过后到除夕之前是全村人最忙的时间。12月24日,扫尘日,这一天人们会把家里一年来积攒的灰尘清扫干净,使人感觉焕然一新。人们扫尘的同时也希望赶走一年的晦气和霉运,可见,洒扫庭除,除了可以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之外,也含有祈福的意思。这首《洗扫歌》就蕴含着这种祈福心理:“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扫个聚宝盆,聚宝盆里有个宝,子子孙孙用不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