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史上十分崇高的词人,他不但开启了豪放派词风的大门,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婉约词风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苏轼的词多为气势雄浑、风格超然、旷达洒脱,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奠定了他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苏轼所创作的婉约词一般以咏物和抒情等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婉约词的委婉柔美词风,也呈现出了其词风高雅、清新等特点。分析苏词的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是本文的着重点所在,即点出苏词豪放与婉约风格并存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词风;豪放;婉约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 Shi's Poems
Abstract: Style of Su Shi's words more forceful, detached, broad-minded and easy, profound philosophy of life, so established his place in literary history. Su Shi's CI works such as poems and lyrics, and to some extent conducive to euphemistic soft impact traditional CI CI, is also showing its elegant style, fresh and so on. Analysis of Su Shi's bold and graceful style are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which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 Shi's bold and graceful style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Su Shi; Style; Bold and Graceful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苏轼的生平及思想 1
二.苏轼的词作概况及成就 2
三.苏轼词的风格类型---豪放与婉约 3
(一)豪放风格 3
(二)婉约风格 5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点
一.苏轼的生平及思想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为河北栾城。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对宋朝词坛的发展可谓是功勋卓著,有力推动了我国诗词文学的发展。
探寻苏轼诗词特点形成的种种重要原因,不如先放眼苏轼的一生,很容易地看出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布满荆棘的,经历了太多的挫败,以至于他有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态度。之后再看一下他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苏洵,是当时十分有名气的文学家,母亲是程氏,是一个名门闺秀,十分有才气。于是使得他从小的时候便受到了优秀的文化教育与良好的教养,这也为他今后的诗词文学创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嘉祐二年,当时的苏轼只有二十三岁,青年才俊,考中进士,时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十分喜爱与赏识,从这以后苏轼开始逐渐步入仕途生活。在苏轼三十岁时候爱妻王弗因病离世,第二年苏轼的父亲苏洵也因病离开人世。苏轼三十六岁的时候,在新法问题与实施上同丞相王安石的分歧很大,矛盾逐步激化,苏轼不想卷入纷争中,想要脱离这无情的政治斗争,于是向朝廷发出请求,希望自己被外放到杭州,担任太守一职。苏轼在三十九岁时候知密州,四十二岁知任徐州,四十四岁又知任湖州,同年又因“乌台诗案”,遭遇污蔑陷害,被关进大牢,九死一生,几个月后被释放之后又被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佑四年至元佑八年期间,苏轼在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多处漂泊。苏轼在《定州谢到任表》中写道:“筋力疲于往来,日月逝于道路。”[1]抒发了对多年以来这种漂泊不定生活的无奈。绍圣元年,苏轼自定州先被贬英州,后又被贬到惠州。三年后,苏轼又被贬到了儋州。此时的苏轼在复杂政治斗争中已经走近了人生的末路,因此他在《纵笔三首》里描绘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车、冬无炭、夏无寒泉。”[2]由此可以得知当时苏轼状况是多么困顿多么无奈。元丰三年正月,徽宗在哲宗薨后即位。五个月后,苏轼被朝廷赦放回京,经过镇江时看到江面的风平浪静,再看自己一生,心中却波涛汹涌,万千感慨油然而生,于是提笔作下《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3]不久便在常州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