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出佛入道的相关问题考察

初步了解唐朝时期女性出佛入道的相关情况。清规戒律方面,佛教对比丘尼较比丘多了百条的戒律,戒律繁琐严苛,从身体和思想上束缚着比丘尼的言行举止。


摘  要: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稳定的政治经济为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宗教信仰在民间也非常盛行。释道二教相互交流发展,为需要信仰的人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本文从佛道二教,对清规戒律,信奉方式及形象的不同的阐述,来对唐朝女性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考察。

关键词:唐代女性;佛教;道教;信奉方式;服饰

Abstract:Buddhism and Taoism prevail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Females believe in Buddhist and Taoist becoming a major feature in the Tang Dynasty.Buddhist and Taoism put forward some requests for females.Buddhism have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for females than Taoism.The way of females believe in Buddhism is more than Taoism.And it is more meticulous.The image of females believe in Buddhism is different from Taoism.Buddhist Women is more simple than Taoism.At the meantime,Buddhism and Taoism are being reformed by females.

Key Words:Females in the Tang Dynasty;Buddhism;Taoism;Believe in the way;Costume

前言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期,也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女性信仰佛道成为唐代社会的一大特色。据《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女官九百八十八;尼五万五百七十六”[ ]。《唐六典》卷四中载:“凡天下寺总五千三百五十八所,其中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凡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其中五百五十所女道士”[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时期比丘尼的人数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女冠的人数亦不少。唐朝时期女性信奉佛道的人数是非常可观,女性出佛入道在唐代也成为普遍现象。

关于唐代女性信仰佛道问题的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为数不少,已有丰硕的成果。但侧重点更多的是以佛教或者道教的视角来审时唐代女性的宗教信仰,较少的将关注点同时放在唐代女性信仰佛教和道教上,进而研究二者的区别之处。因此,本文以唐代女性为研究对象,以佛教和道教为视角,从佛道的清规戒律、信仰方式、唐代尼姑和女冠的形象等方面分析唐代女性的宗教信仰。

一、唐代女性出佛入道之戒律

尽管在唐代女性出佛入道成为一个突出现象,但佛道针对信奉者均有一定清规戒律,以约束信徒的言行举止。在唐代,女性信奉佛道虽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但是女性出佛入道依然要受到诸多的节制。

   女性出家为尼要比男性出家更为繁琐,所守戒律也较比丘多不少。佛教认为女性生来身负业障比较重,其身心无垢不净,烦恼较男性多,所以对女性信奉者有更严格的要求,戒律也较比丘多。据《四分律》载,比丘的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具足戒则达三百四十八条。在一些具体的戒律中,比丘尼也要比比丘更为严格。佛教针对比丘有四项根本大罪,而比丘尼较比丘则多了四戒,戒律更为严格。如八弃中的八事成重,即以爱欲心,任由男子握手,捉衣,入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共期行淫之处等犯八事者,此八事满足方成波罗夷;摩触,即比丘尼以爱欲心而触摩男子腋以下,膝以上者。这两个戒律,都是针对比丘尼与男子的行为而言的,从身体与思想上禁止比丘尼与男性的接触。比丘尼戒律中同于比丘戒者一百九十八条,异于比丘戒者一百五十条,在这不一一赘述。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来比丘尼戒律之繁琐严苛。佛教非常重视戒律在比丘尼个人身上的实行,她们要将“五戒”“十善”具体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当中,贯彻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层次的戒条十分完备,具足了全面的佛教道德规范,对受持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是佛教独具的行为规范。诸多戒律规范着比丘尼的言行举止,所以,对比丘尼的印象一般而言都是较沉稳,肃然且呆板的。佛教不仅对比丘尼有诸多戒律,多优婆夷也有。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观世音菩萨述三十二应中提到:“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表示受过三皈依才能算优婆夷,然后根据受五戒条数不同,又称为一分、少分乃至多分、满分优婆夷。也就是说优婆夷不仅要守三皈依,还要守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