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诗歌革新得失论(2)

陈言务去的表现之三:避用熟字、熟词。很多诗人为谋诗才、诗技的提升,往往会借鉴前人的诗作,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雷同之作或出现用词用句相近的诗


陈言务去的表现之三:避用熟字、熟词。很多诗人为谋诗才、诗技的提升,往往会借鉴前人的诗作,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雷同之作或出现用词用句相近的诗作。而韩愈却打破此现象,凡前人多次使用的字词,都会避之不用。例如,在描写世态人情的诗句中,李白义愤填膺的道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以愤怒的呐喊发泄自己的不得志。杜甫沉思伏笔写出了:“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以深沉的笔调道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李杜情感的表达可谓直接明了。然而韩愈却避熟造新,写出了极富个性的诗句:“若拒喜涨臂,猛拏闲缩爪。”[1]弱者抵抗的无济于事与强者欺弱的悠闲自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将弱肉强食的炎凉世态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不禁心灵颤栗。避熟造新的另一方面是韩诗在开篇与结尾处与前代诗歌迥然不同。例如《桃园图》是首咏画的诗,却以议论之语开启全篇,并没有涉及图画的任何形态与性质特征,可谓新颖奇特,不同凡响。又如《石鼓歌》的结尾,既与开篇的“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做石鼓歌。”互相摇接,又与中间的“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啼泪双滂沱。”互相呼应。这样的结尾可谓构思巧妙。这些避熟造新的词语,让诗歌的语言摆脱束缚,得以自由的发展。同时造就了韩愈诗歌险怪奇崛的风格,推动了唐诗的复兴。并且,“对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理论有深刻的影响。”[2]但是,自造的字词终不能令每个人见之明义,造成较大的阅读困难,不易于韩诗的口口相传,让其诗的效仿与流传率大大降低。

陈言务去的表现之四:善用狂猛与粗俗之语。这种用语在以往的诗歌中是非常罕见的,而到了韩愈诗中却处处可见。如《落齿》,不过是一颗牙齿的脱落,却比作是山的崩塌,用语之狂,不道而出。而粗俗语言的运用成为陈言务去的失败之笔。如《赠刘师服》虽显示了险怪奇崛的诗风,但破坏了诗的典雅与美感。狂猛的语言展现了韩诗雄壮的诗风,也彰显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韩诗革新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分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