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原因探析(3)

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命子》里已经表现出归隐的意向,他写道:“凤隐于林,幽人在丘。”当时非常流行的老庄之学使陶渊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命子》里已经表现出归隐的意向,他写道:“凤隐于林,幽人在丘。”当时非常流行的老庄之学使陶渊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子主张就是返朴归真,追求率真自然;同时庄子也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庄子隐逸思想的核心就在于解脱,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拘无束,要将自己解脱出来,释放本性。

因为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也非常注重在精神层面上的超脱和自由,把质朴的大自然当做是人生理想的最终目标,所以他希望摆脱官场的束缚,最终他选择归隐田园,过着他所向往的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除此之外,古代的隐逸高士,比如传说中的许山、务光,殷周之际的伯夷、都成为了陶渊明的榜样。”[6]他羡慕这些隐士能够归隐田园,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受到这些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的归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陶渊明归隐的客观原因

(一)政治环境动荡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朝代交替的时代,当时的政治环境十分复杂,而且官场充满黑暗,对于喜爱自然的陶渊明来说,官场对于他就是牢笼”。[7]而此时的东晋宗室内部也存在十分激烈的斗争,从而引起不断地杀戮和冲突。晋代的文人们有的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还有很多在战乱中死去,其中包括张华、陆机、陆云都死于非命。在人的性命都不能保全的社会里,为保全自身而选择归隐便成了很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