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骑士文学 骑士传奇产生于欧洲中世纪,骑士经常是指出身高门贵族但却没有封地称号的人。起初中世纪骑士的职业是乘马战士,他们效力于封建领
(二)骑士文学
骑士传奇产生于欧洲中世纪,骑士经常是指出身高门贵族但却没有封地称号的人。起初中世纪骑士的职业是乘马战士,他们效力于封建领主的队伍,从领主的手中获得采地。从10至12世纪,授予土地再也不是获得骑士称号的必要条件。
十一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正处于旺盛的时期,基督教也因此形成了大范围影响,为了扩展势力,抢夺财富,缓和当时西欧自身尖锐矛盾。公元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从穆斯林异教徒手中夺回耶路撒冷,正因如此,西欧各国家开始了联合甚至独立为营发起多次征伐,到公元1291年,十字军东征失败。所谓的骑士文化正是在此期间内产生的,它反映出骑士们的美好理想。
骑士制度最先发端于德国和意大利。中世纪初期,意大利为了保卫城市和生命安全,把生存地都驻扎在山上,而且四周有水。此类建筑方式成为中世纪典型建筑——城堡的开始。日耳曼人借鉴了这种政策,骑士成了欧洲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大封建主服务,在打猎、音乐和军队等方面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训练。训练后的骑士们就成为了十字军东征的主力军,他们的斗争经历、远征途中的奇幻遭遇、宗教意识以及各自的生活和一般人对远征的幻想,都成为了之后骑士传奇的主要素材。传奇在文学上是一种特定的小说题材,因为它奇特的故事情节而出名。但是在中国文学史和西方文学史上,传奇所指向不同。“在西方文学史上,传奇是指中世纪骑士文学中一种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的有中世纪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与贵夫人之间的典雅爱情。”[4]
骑士传奇极具独特魅力。从写作手法上说,因为比较突出人物特点的独一无二,因而刻画和描绘人物的方式比较充分;从内容上来讲,典雅的爱情是骑士传奇不可或缺的。此外,骑士传奇还多有神奇色彩、虚拟内容和场景,受到了民间文学、东方文学、中欧和北欧基督教以前的神话影响。
“欧洲的骑士文学昌盛期是在12、13世纪的法国,主要方式是: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以《破晓歌》为代表,《罗兰之歌》是英雄史诗的代表,骑士传奇的创作是出自墨客或是宫廷诗人的浪漫想象。”[5]它是骑士文学的主要形式。骑士传奇的所占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多以八音节诗体为主,它对当时用文字记录英雄史诗、诗歌和散文有着很大影响。13世纪骑士传奇可谓是达到了鼎盛,同时出现了幽默格调的文本,对骑士风尚进行了讥讽。到15世纪骑士传奇没落被市民文学取代,但是,从16世纪开始印刷术传入欧洲,骑士传奇开始影印又一次卷起风潮。
二、创作主题比较
(一)行为动机
侠客精神是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容,而且宝剑又是侠客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在武侠小说中,宝剑象征着勇敢的精神,在古代,宝剑通常也是被用来抒发战功显赫的豪情壮志。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李峤的《剑》中有云:“我有昆吾剑,求趋天子庭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6]这首诗借用剑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志向,惩奸除恶的正义。“在《三侠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真是行侠作义之人,到处随遇而安。费事他务必要拔树,只因见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仿佛与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个“侠”字。”[7]由此看出,惩恶扬善、见义勇为是侠义精神的重要内容。
在人物的行为以及动机上,骑士与侠客都是无所畏惧、勇猛顽强的,但是行动的成因和目标则完全不同。骑士是抱着建功立业、升官加爵的信念,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希望吸引到贵夫人的关注并得到爱情,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中国的侠客义士的行动只是出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个人意愿,他们在面对社会不平、现实不公时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展现自己的良知、释放血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大打出手。西方骑士拥有自己的信仰,即基督教,骑士们不仅忠于君王而且还要忠心于教皇。他们始终相信自己肩上背负的是神圣的使命,在每一次的斗争中都会洋溢出自己的价值,显示了上帝的无限伟大、无尚荣耀是骑士们毕生的追求,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为名和利的追逐中度过的。为了自身地位的提升,为了自己和贵妇人之间爱情,为了荣誉和王室贵族的认可。他们的精神支柱就是一切都要奋力争取,所以他们的人生没有“放弃”二字,获取最后胜利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基督教的精神和骑士的精神糅合在一起,所以骑士们绝对听从领主的命令,服从命令也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