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宾的《从“受众本位”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电影营销》与王楚婧的《烂片高票房现象与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电影产业相较于美国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整的电影营销体系。但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营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之相关的各项研究也在多角度、多方面地开展中,最终目的还是研究不同阶段电影营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从电影剧情出发:
早些年的电影营销研究,多是致力于电影的剧本创作、艺术性表达、文化影响力和发展,有关电影的市场和产业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壮大,更侧重利益票房的商业电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因此,此类论文数量也逐渐减少。
(二)从营销本身的观念出发:
武谦在《国产商业电影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中,对于目前国产电影营销所涉及到的目标市场、电影宣传、电影生命周期、销售渠道等进行了分析介绍。韩磊在《近十年中国商业电影的营销问题研究》中,梳理十年来商业电影营销的发展脉络,指出国内电影市场营销手段上的“三俗”现象,并从多角度剖析电影营销与剧本、与消费者、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倡引导正确的价值走向。
以上研究大多是从市场策略角度入手,着重抓住电影市场的风向,而电影市场日新月异,近年来上映的国产电影与相对的营销策略也在更新,资料信息稍显落后,且未关注国产文艺电影的营销方式。笔者认为,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理当齐头并进。
(三)从消费者出发:
周宾的《从“受众本位”的视角看大数据时代的电影营销》与王楚婧的《烂片高票房现象与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针对电影受众群的喜好和观影动机,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分析“烂片”高票房电影在营销手段上的优势之处,主张打响电影品牌,讲究社会化互动营销方式,拓展市场价值。
(四)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营销:
岳佳璇在《中国电影营销现状分析研究》中,将电影营销与媒介运用相结合,列举平面纸媒、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提出多角度多领域媒介营销方式,依托此类媒体达到成功营销的效果,扩大影片的知名度。同时将美国电影在中国的营销方式纳入对比,强调互联网营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