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悬架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由于机械技术以及人才技术的滞后,我国大多在使用中的悬架仍然是以被动悬架为主。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才开始意识到被动悬架的已经是不满足人们的使用情况。


人类对科学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早在马车出现的时候,为了追求乘坐的舒适性,人类就展开了对马车的悬架的深入探讨。在1776年,通过人类的不断努力,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叶片弹簧,并成功的使用在了马车上面,同时也成功的取得了专利。叶片弹簧的使用一直持续至20世纪30年代,才渐渐的被更胜一筹的螺旋弹簧而取代。1934年,科学家成功的研制出了第一个由螺旋弹簧所组成的被动悬架。1973年,第一次出现了半主动悬架的概念,是由著名科学家D.A.Crosby提出。半主动悬架的原理是主要是以改变车辆悬架的阻尼为主要目的。

道路交通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对于车速的追求,被动悬架的极限已经被无限的挖掘出来,存在极限也就代表着存在着不满足。于此,在1954年,美国汽车通用公司提出主动悬架的概念。到20世纪88年代,全球的汽车公司才开始争先恐后地研制主动悬架。

由于机械技术以及人才技术的滞后,我国大多在使用中的悬架仍然是以被动悬架为主。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才开始意识到被动悬架的已经是不满足人们的使用情况。于是开始了对于主动悬架的研究,并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并度过了磨合期走向成熟。

从马车时代的叶片弹簧发展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人们对悬架的探索一直不曾间歇。如今的悬架已是多种多样,而其中要以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最为广泛。如今的悬架已然发展成熟,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悬架的探索,只有不断的探索,才会有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荣涛. 插电式混动车悬架控制臂轻量化分析与研究[J].2013.

[2]刘惟信主编. 汽车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家瑞主编. 汽车构造[M]. 下册,第五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蒋翠翠. 汽车悬架控制臂的拓扑优化与性能计算上官文斌[J].2014.

[5]蒋翠翠. 汽车悬架控制臂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J].2012.

[6]乐天聪. 某汽车悬架控制臂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J]. 2013.

[7]汽车理论余志生,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汽车构造-下册许兆棠,刘永臣,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

[9]石颖. 汽车悬架控制臂结构优化设计尹延周[J].2016,(5):00251-00251 .

[10]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新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

[11]刘波.朱俊主编. 汽车转向系统维修实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 .

[12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

[13]田其铸. 汽车设计手册(整车,底盘篇).长春汽车研究所,1998年 .

[14]J. Wang and R .G .Longoria,“Coordinate and reconfigurable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IEEE Trans. Control Syst. Technol. Vol. 17,no. 3,pp. 723-732,May 2009 .

[15]S. Yu and J. J. M,“ A global approach to vehicle control: Coordination of four wheel steering and wheel torque,”J. Syst. Meas. Control, vol. 116, no. 4,pp. 659-667,Dec. 1994 .

[16]黄河. 汽车悬架下控制臂轻量化优化设计及疲劳性能分析黄河[J].2016.

[17]李向伟. 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J].2015.

[18]乐天聪. 某轿车悬架控制臂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J].2009.

[19]黄亚威. 轿车悬架控制臂性能分析与参数化轻量化优化设计[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