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生活照料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丁志宏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生活
(2)在生活照料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丁志宏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是建立在空间距离基础上的,子女外出导致分离,当留守老人出现突发事件时,子女受距离限制,无法立即赶到,除此之外,子女的外出还增加了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家务和农活都需留守老人独自完成,有些留守老人还有照顾孙辈的责任 。孙鹃娟经过研究提出子女外出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留守老人的照料者减少,同时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照料网络还不够完善,所以子女的外流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具有负面影响 。
(3)在医疗健康方面,学者普遍认为看病难现象普遍存在,而这在农村留守老人身上尤为突出。叶敬忠、贺聪志指出农村的医疗设备简陋和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低等因素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所以医疗费用已成为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要支出 。孙鹃娟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差,而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及缺乏相关知识,且子女的外出,身边没有照顾者,而使小病拖成大病 。
(4)在精神慰藉方面,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降低,心声无处吐露,再加上农村的娱乐项目单调,因此子女的外流对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方菲、钟曼丽都认为由于子女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与子女的直接情感交流减少,而出现孤独感,“心病”增多 ,处于“问题化”状态。丁志宏认为由于两代之间的空间距离大,生活环境不同,最终导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观念差异不断增大,代际隔阂不断加深 。宋月萍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建模和分析,指出农村留守老人相较于经济支持,更加渴望精神支持,并且无论任何支持都无法替代子女带来的精神支持 。
3、文献评述
通过回顾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研究和改善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解决养老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这些研究中,不同学者各有侧重,大多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中某一方面重点研究,这有利于对农村留守老人某一方面问题与需求的深入了解,但难以形成整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