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QTL定位的研究现状进展(3)

要做到QTL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张帆[21]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选择合适的定位群体和群体大小;对目标性状的考查要在性状表达的高峰期进行;提倡用多年


要做到QTL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张帆[21]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选择合适的定位群体和群体大小;对目标性状的考查要在性状表达的高峰期进行;提倡用多年多点的资料或者不同的组合对同一性状进行定位。

3.2 QTL定位与育种实践脱节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种育种效率,为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系或品种创造条件。然而十多年来关于分子标记的多数研究仍停留在标记鉴定、定位、作图等基础环节上,在育种中的应用还显得很不够。最初人们普遍认为,开展标记辅助育种的第一步该是先定位目标基因, 然后才是标记辅助选择,而没有把标记鉴定与辅助育种融为一体。特别是对数量性状,认为只有在定位出所有QTL,将其复杂的遗传基础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孟德尔因子之后,才能进行标记辅助选择[22]。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多数研究者把工作重点放在鉴定标记上,而把标记辅助育种作为下一步工作目标。因而在实验设计和选择上往往只考虑鉴定标记的方便性和可行性,而没有从直接培育新品系或品种的目标去选择起始亲本,使得在获得标记后,只能提供育种的中间材料。方宣钧等[23]建议今后在研究策略上应重视分子标记与辅助选择的结合, 选择杂交亲本时尽量使用与育种直接有关的材料,所构建的群体应尽可能做到既是遗传研究群体,又是育种群体,从而缩短基因 (QTL)定位研究与育种应用的距离,提高育种效率。

4 展望

近年来对作物QTL的研究发展很快, QTL定位方法在作物新基因源的挖掘, 农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研究设计高效的QTL定位方法势在必行,包括建立新的作图群体、新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以一种分子标记方法辅助的QTL选择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认识和利用植物数量性状基因,服务于育种实践,加快育种进程。[5]

QTL定位与QTL基因克隆,可以使作物复杂数量性状,尤其是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分子操纵成为可能。随着各种作物QTL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一些控制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主效QTL基因的相继分离克隆,作物高产、优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生理基础,必将得到进一步揭示。QTL研究已成为数量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热门领域。

参考文献:

[1] Paterson AH, Lander ES, Hewitt JD, Peterson S, Lincoln SE, Tanksley SD. Resolu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into Mendelian factors by using a complete linkage map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Nature,1988,335:721-726.

[2]席章营,朱芬菊,台国琴,李志敏.作物QTL分析的原理与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5(01):88-92+99.

[3]吴为人,李维明,卢浩然.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复合区间定位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04):9-14.

[4]蒋锋,刘鹏飞,杜世州,王晓明.作物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96-12497+12508.

[5]章元明.作物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6(19):2223-2231.

[6]刘冠明,李文涛,曾瑞珍,张桂权.水稻亚种间单片段代换系的建立[J].中国水稻科学,2003(03):12-15.

[7]周奕华,陈正华.分子标记在植物学中的应用及前景[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01):75-86.

[8]周元昌,陈启锋,吴为人,李维明.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02):138-144.

[9]陈绍江.大豆分子标记研究进展-Ⅰ.大豆的RFLP研究[J].大豆科学,1995(04):334-340.

[10]陆朝福,朱立煌.植物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生物工程进展,1995(04):11-17.

[11]贾继增.分子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J].中国农业科学,1996(04):2-11.

[12]刘树兵,王洪刚,孔令让,贾继增.高等植物的遗传作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9(0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