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短租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在线短租行业相对则起步较晚,多于2010年国内分享经济广泛流行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会有所滞后于国外同行业的研究。


国外研究相对成熟

在线短租行业自诞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在线短租企业,包括类似Airbnb与Home Away这样的短租行业巨头。随即,他们成为了国内企业纷纷模仿的对象,国内大批短租企业涌现。但正是由于在线短租概念最早始于美国,诞生于国外,所以国外开始相关的研究比国内早,研究内容也更为广泛、成熟。

Daniel Guttentag(2013)探讨了Airbnb的发展历程及运营模式,指出它是以颠覆性的创新经营理念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并针对这种经营模式的合法性及税收问题,以及Airbnb模式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17]。

Edelman BG 和 Luca M.(2014)通过研究 Airbnb 的发展过程,指出几年来这种在线服务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超越了e Bay和亚马逊这种早期的线上消费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线短租市场中普遍存在歧视的现象,这暗示了建立信任的常规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意外后果,如何减少和避免这种状况有待考究[18]。

Gaurav Khanna(2015)曾通过对 Airbnb 的发展进行扩展,探讨了时下流行的分享经济这一热点话题,指出分享经济正在美国迅速扩展,同时意味着面临着越来越难的监管问题,于是利用几个案例,探讨了共享经济,特别是服务Airbnb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以及共享经济政策的未来[19]。

Graven Robert(2011)在《华盛顿半球导报》上发表的文章指出,Airbnb在自由行上的带动作用较大,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许多订单游走在法律边缘,短期租赁交易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有待考量[20]。

综之,国外学者们对Airbnb、Home Away等著名在线短租平台的发展历史、商业与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商业乃至政治与社会影响等等各方面都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且随着在线短租业的发展,他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和全面。

国内研究有所滞后

然而,国内在线短租行业相对则起步较晚,多于2010年国内分享经济广泛流行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会有所滞后于国外同行业的研究。目前,总体来看,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主要分析我国在线短租市场的总体现状和公共管理问题,如沈珂(2012)《探析我国的在线短租市场》认为我国在线短租市场存在监管不严格、违规行为较多、政策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市场细分不够、与国际市场未能良好对接等问题[5]。耿启幸(2018)在《在线短租平台的法律困境及监管设想》中,通过对Airbnb运营模式及法律关系的结构化分析,指出当前在线短租平台面临的困境,面对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亟需完善我国的相应法规,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6]。

第二类主要介绍、分析了国内外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如丁茜(2015)《房屋在线短租企业商业模式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几家典型的大型短租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做对比分析,认为国内的短租企业目前仍以照搬国外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主,并提出了结合我国当下国情开展短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7]。赵建欣(2017)认为Airbnb是共享经济模式在短租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提供的短租服务是一种体验式服务,而对于短租平台这个新兴领域,为了使其更好地发展,如何提高用户对短租房源的购买意愿值得关注[8]。

第三类致力于研究国内短租模式的未来进一步提升方向以及在各领域的创新拓展应用,如张萍(2015)在硕士论文《短租管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出了“短租管家”系统的设想,其主要功能有自管房、房源收集发布等,方便自营房东和房屋中介进行短租房管理[9]。迷镇(2017)与陈舜丽(2017)都认为新型短租模式做得比较好的就是Airbnb[10],并对其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1]。来哲渊(2017)则是通过调查各年龄层消费者对Airbnb等在线短租平台的各类数据,分析了消费者的偏好,并对Airbnb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方面提出营销策略上的建议和意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