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超分散剂的分类 水性体系中常用聚电解质类超分散剂和非离子型超分散剂。 非离子型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机制主要基于空间位阻效应。非离子型超分
1.2.2 超分散剂的分类
水性体系中常用聚电解质类超分散剂和非离子型超分散剂。
非离子型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机制主要基于空间位阻效应。非离子型超分散剂的工业制备主要运用到了自由基开环反应,完成反应单体的聚合。其优异的性能主要表现在对分散的粉体样选择性不强、粉体表面的吸附与pH值相关性很小、分散稳定性能良好等方面。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了PEO-PPO(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和Tween 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这两种常见有代表性的非离子型超分散剂在各分散测试固体样中的分散性能表现。
两类超分散剂中,相较于非离子型的单一依靠空间位阻效应,聚电解质类超分散剂则在空间位阻效应的基础还具备了静电效应机制。这类超分散剂的制备流程主要利用含羧基的不饱和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在聚羧酸类超分散剂中常通过引入相关功能性单体,改良分散表现,降低单位分散样的分散用量。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了聚丙烯酸铵、聚丙烯酸钠和CA-2500三种聚电解质类超分散剂在各分散测试固体样中的分散性能表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已知的研发进展分析,当今世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国外公司主要有:ICI、Du Pont、KVK、Sun Chemical、BASF等,其中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是ICI公司旗下的Solsperse系列产品。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杜邦公司近年来加大了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开展超分散剂的研发。
国内超分散剂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出现相关介绍性的报道。国产的超分散剂产品已在颜料、陶瓷、油墨等相关行业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在这之后的发展中,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内也开发出了一些超分散剂产品,如典型的NBZ-3产品,但产品的相关分散性能并不能满足高标准的使用需要,在与国外成熟产品的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1.4 测试样组的选取配对
文献表明,聚电解质类分散剂由于其所具有的静电屏蔽效应,在极性分散相体系中有良好的分散促进效果。所以先期选择聚丙烯酸铵、聚丙烯酸钠和CA-2500这三种聚电解质类超分散剂对铜铬黑、三氧化二锑、十溴二苯乙烷(下简称DBDPE)进行分散。如预期所示,做为非极性分散相的DBDPE,在聚电解质类分散剂中分散不佳。选择各聚电解质类分散剂与PEO-PPO和Tween 80这两种非离子型超分散剂复合后,利用其空间位阻效应,再进行分散性能测试。探究复合前后及改变内部配比的复合分散剂对体系分散情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