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且通过审核的高中化学有三版教材,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南,而教材是课
现如今,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且通过审核的高中化学有三版教材,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南,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且要在教材中充分体现。 而教材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即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3 研究现状
尤其在新教材的出现之后,很多教育学者都对新旧教材做了很多的比较以及发表了中肯的看法或者建议,与此同时,也对苏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在各方面有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比较。比如对两版教材栏目设置上的魅力、对化学实验的编排特点、教材习题的系统分析、教材科学方法体系的探究、有关人本主义思想的化学教材等等方面都发表了详细的看法;这对新教师来说,有极大的学习和帮助之处。而本文着重比较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异同点以及优缺点,旨在对化学教材有个更为深刻的研究,促进两版教材在教师心中的完善。
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来了解有关两版教材的特点,做出异同点比较,分析两版的优缺性。
5 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
5.1 编排体系比较
从章节标题这一总体概括角度来看,人教版和苏教版二者仍然各有千秋。人教版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体系,人教版化学1则以化学实验为切入点,运用分类方法,以化学概念、原理、物质属性为主线[1]。从“实验、物质及其变化、金属、非金属”这四大类来初步学习高中化学,分类清晰、明确;在学习知识体系上将更具有逻辑性、系统性。从章节分类来看,人教版教材编写主线清晰明确,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而从专题标题来看苏教版高中化学更重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主题一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用化学家来定义物质,在某种程度上,开放了现有知识对物质的解释,对物质的定义是否完全正确是有所保留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苏教版化学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的一种激励与创新。而其他专题分别是从“海水、矿物、可持续发展”方面入手,在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思维、视野引领到科学、自然环境、社会、技术、时事热点等方面,打破传统只注重知识学习的局限,也很好的降低了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化学素养的难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好的感悟“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与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相关的事件作为主要的材料。苏教版高中化学在编写时非常注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于三维目标的新理念。必修教材思路符合学生的逻辑,重难点突出,并且知识体系的经常性构建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相比于人教版,苏教版在章节分类的设计上,更具有创新的优势,更能体现新课标对教师教的要求: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人教版的章节分类设计则更符合学生学习、思考的逻辑,但有利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领悟基础知识、技能;不过,纯理论的章节标题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实践活动,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
5.2 版面设计比较
人教版在具体内容的版面设计上却完全新颖,与章节分类的标题完全不同,更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尽可能通过多样、绚丽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好奇心,生动的实验现象完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鲜明的数据对比图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以及一些化学应用于生活、科技的样品展示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讨论度,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且为了突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已有知识框架的构建;极有利于学生从无到有发散思维并且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探索、掌握基础知识,在化学学习之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极大兴趣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