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交流与合作频率越来越高, 对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点,对外贸易在GDP中所占比例日渐加大。由于中国长期重视出口,忽视进口
经济全球化的交流与合作频率越来越高, 对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点,对外贸易在GDP中所占比例日渐加大。由于中国长期重视出口,忽视进口的意识影响,对于出口贸易的优惠政策相对比较多,以及中国劳动力丰富等比较优势,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急剧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也因此导致中国外贸一直在贸易摩擦中艰难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受到反倾销调查最频繁,贸易摩擦逐渐从贸易领域向投资、金融领域蔓延。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国家间经济文化合作交流频繁时,两国甚至多国间的贸易政策将会产生利好信号,这将大力促进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自然有利于对外贸易。不难理解,经济交流频繁、政策积极友好的两国间,贸易往来频繁,贸易交流会更加密切。
(二)区位条件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三角区域演变为以上海为主导,江苏和浙江为辅助的发展面貌,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与该地区科技的发展联系紧密。一些行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相当规模,但过于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并且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从而堕入恶性循环。2016上半年,全球经济基本面整体偏弱并没有明显变化,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国际航运中心推出的高端航运服务体系将得到优化,话语权和国际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高。
(三)人力资源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处东南沿海,与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先试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区域,也是经济腾飞的沃土。这两个三角形有自己的魅力和优势,也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吸引各地人才前往两地追逐自己的梦想。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在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体系上更加先进,而且在就业制度方面也更加规范。在长江三角洲,很多企业是人才的竞争。虽然工作工资几乎与珠江三角洲一样,但一般都有利益方面的优势。
品牌的创建有利于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增强我国产品的辨识度,形成集聚效应与品牌效应。创设外贸品牌离不开本身的特色资源。我们应当加强贸易交流与合作,输出中国文化与思想,增强世界市场上的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理解与认识。我国的资源和素材是丰富的。面对浩瀚如海的资源,现阶段我国外贸产品对于优秀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是不足的,这敦促我们反思相关原因。其中,设计相关产品的高级从业人员的数量有限,质量水平或者说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励。创新力对于长三角外贸产业的国际经营也有着的正面影响,创新力越大,对外贸产业的推动力就越大。外贸产业也需要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人员,他们将引领出口产品的时尚,在高水平人才从业数较多的时候,我国的外贸产业的经营条件就相对更加优越,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加有吸引力,也就有利于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经营。百年树人,培养一个行业的人才并非朝夕之事,相关部门可以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增加该专业的科研经费,吸引高层次的人才与高校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适当引进国外该领域领先企业精尖人才对我国人员进行培训。
(四)金融发展影响
现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企业借助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强大的融资功能,收到了更丰富的外部融资,以此来优化经营发展,特别是比较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以上产业如果希望提高自身比较优势,关键在于减少融资成本。由此可见,金融越发达的地区和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收到外部融资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越具备比较优势。
如下图所示,上海、浙江的金融发展规模领先于江苏省,也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各省市的金融发展规模在 2007 年提升明显,这与 2007年股市行情看涨息息相关,股票市值在2007 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