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肃省贫困地区现状 (一)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沙漠广泛分布,气候常年干旱,夏季炎
三、甘肃省贫困地区现状
(一)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沙漠广泛分布,气候常年干旱,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是我国西部主要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为主。甘肃省在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6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达到2609.9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4万人。甘肃省2016年的GDP产值达到了7152.04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73.4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5.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1.53亿元,比去年增长了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87.04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9%。
(二) 甘肃省贫困地区现状分析
甘肃省以畜牧业为主,对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其贫困程度也较为严重,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因为贫困地区的人群数目多,而且他们没什么能力,即使短时间内稍微改善的处境,但是一段时间后又有很大可能回到之前的水平,想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还面临很多挑战。绝对贫困状况有所改善,相对贫困却日益突出,贫困问题呈现出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1.区域化趋势加剧
甘肃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秦巴山区以及陇南、甘南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发展落后,交通不方便,远离市中心,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资源都不如其他地区。畜牧业是甘肃省的一大特色产业,但是这些地区的可用土地少,水资源匮乏,各种气候灾害多变,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这些地区的贫困也导致教育水平下降,教育水平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是这一系列的问题所引发的恶性循环使得甘肃贫困问题更加严峻。
2.物质贫困与知识贫困并重
甘肃省贫困地区人口众多,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贫困人口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贫困人口的知识和精神贫困,贫困人口未能及时跟身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的影响,外出打工的话也是最基层的工作者,经常是干着强度特别大的体力活,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家老小。一旦失业很难再就业,并且失业期间没有收入,一家人的吃喝都成了很大的问题,生存都困难更不用说送子女去上学了。有的贫困地区人民甚至都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只能单纯的指望种庄稼带来经济收入。本身贫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就比较恶劣,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产量低,满足一家人的吃喝就比较勉强,更难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了,并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收成不好的时候,甘肃省贫困地区人民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人民的抗风险能力差,如果在有生病的情况,更本没有能力进行医治,只能在家中自己修养。目前,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等是返贫率高的主要原因。
3.经济贫困向制度贫困、权利贫困转化
甘肃省地区贫困地区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和交通的影响,当地无法发展产业经济,当地人民思想又比较落后,很多人不愿意外出打工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而是所有人都在家里守着收成不高的农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迫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这也是现实的无奈。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支持改善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贫困仅靠外界的帮助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贫困地区的人民自身要有摆脱贫困的决心。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教育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是很明显的,经济贫困与制度贫困、权利贫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改善经济是扶贫的目的,但是要从改善制度贫困、权利贫困入手。首先在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上面尽量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完善起来,鼓励当地人民接受教育,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改变一代又一代在大山里过着贫困生活的状况,鼓励走出去,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打工者,企业和政府应该更加的重视,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关心,最好建立一些培训机制,使贫困地区的青壮年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以后更好地立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