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将种子放置在培养皿中(要提前垫好湿润滤纸),放在 23 ℃温箱,直到种子发芽。 ②大约 23 h种子露白后,从温箱中拿出,将培养皿中多余水分倒掉,
① 将种子放置在培养皿中(要提前垫好湿润滤纸),放在 23 ℃温箱,直到种子发芽。
②大约 23 h种子露白后,从温箱中拿出,将培养皿中多余水分倒掉,移至 4 ℃冰箱处理,时间约为16~24 h。
③然后将发芽的种子移至培养箱(23 ℃)中继续进行培养。
④等到根长为 1~2 cm 时,将培养箱温度升到28 ℃处理1-2小时。
⑤将剪取好的2条根尖放在指形管(里面盛有冰水),然后连同指形管一起在0 ℃冰水中,进行处理,时间为22~24 h。
⑥用滤纸吸去冷处理过的根尖中的多余水份,同时使用卡诺氏固定液(100% 乙醇:冰醋酸=3:1),进行材料的固定。
⑦ 把固定好的材料放在室温下3天以上(或在 4 ℃冰箱中),保存备用(如果预期要进行长时间保存,则应该选择-20 ℃冰箱)。
⑧ 制片时,将根尖从70%的酒精中取出,放入45%醋酸(或 1% 醋酸洋红)中进行解离,时间控制在10min以上。
⑨ 将根冠切除,同时,切取根尖的分生区的组织(少部分),将切除的分生区组织置于干净载玻片上。
⑩ 加45%的醋酸一滴,同时盖上干净盖玻片(18mm×18mm),轻轻敲打盖玻片,让细胞能够完全分散。
○11使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动作要轻而缓慢。等待雾气散开,在桌子上垫一层干燥的滤纸,放入片子,并且轻轻按压载玻片,使得染色体完全分散。
○12将片子放置在相差显微镜下,目的是进行预检测。选取染色体形态较好的、数目完整的、分散相较好的制片,放入-70℃超低温度的冰箱中进行冷冻,过夜。
○13从冰箱中拿出冷冻超过30min的片子,使用双面刀片,揭去盖玻片,动作要轻缓且迅速。揭去盖玻片之后的片子,要在70%、95%、100% 无水乙醇中各自脱水,时间为5min。
○14气干后,把片子放好,准备进行后续的基因组原位杂交的实验步骤。
○15同时将减去根尖的幼苗放置好待用(移植大田之后,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
1.2.2 小麦叶片的基因组DNA提取
方法采用为CTAB法(王关林等,2002):提取小麦叶片基因组的DNA。
步骤如下:
① 在田间选取适量的小麦叶片,并装入离心管(2.0 ml),同时在离心管中加入玻璃珠,盖好离心管的盖子。
② 用液氮将离心管预冷(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速度,防止离心管炸裂);使用球磨仪,研磨装好的叶片,使其呈粉末状。
③ 加入约为500ul的CTAB提取液(保证加入的量和样品的体积是相等的),充分振荡、混匀,置于65℃水浴锅中,振荡(400-500rpm),水浴的时间为1h左右。
④ 将离心管从水浴锅中取出,冷却,等待恢复室温;同时加入大约为提取液的一倍体积的24:1(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混合均匀,然后放在摇床上(600rpm左右),振荡时间为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