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论音乐(3)

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鲍勃·迪伦颇为重视诗化语言的运用和字词句段的推敲。仅为一首题为《尊严》(Dignity)的短篇小唱撰写歌词,便足足改满四十


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鲍勃·迪伦颇为重视诗化语言的运用和字词句段的推敲。仅为一首题为《尊严》(Dignity)的短篇小唱撰写歌词,便足足改满四十页笔记本,然而这首歌终究没有出现在当年的专辑中,其字斟句酌和对文学价值的追求,于此可见一斑。

诗意的表达一直是迪伦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评论界便趋向于将迪伦定义为一个“杰出的诗人”,继2008年普利策特殊奖项颁给迪伦后,瑞典皇家学院的诺奖评委们同样认为迪伦“基于美国音乐传统,创造了推陈出新的诗语表达”,着重肯定了迪伦歌词在文学领域的首创精神。“吟游诗人”,这对迪伦来说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这不仅是一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褒扬,同时标示着一个横亘古今的音乐传统,这样的传统同时也是诗文创作的有机一环,但并非刻板认知下单纯以印刷品为载体,以作家为创作主体的文学创作系统。可以说,迪伦既是一名歌者,也是一位诗人,文学奖授予迪伦的意义,旨在昭示世人,文学应突破主流载体的桎梏,作出更广阔的延伸,拥抱全新的世界。

在被问及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时,鲍勃迪伦曾表示:“单纯探讨歌曲源出何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它要带你去哪”,受众能否产生共鸣,不仅需要音乐创作的功力,也需要诗文写作的精深。心理学家辛西娅·维塞尔曾将鲍勃·迪伦毕生创作的四百余首作品所使用的词汇列入言语情绪辞典,以感情角度的怡悦度、情绪领域的勉励度及联想层面的创新度入手,对词汇的情绪性进行量化,结论是迪伦善于运用英文中已有的通用词汇进行创作,作品风格乐观而不亢奋,擅长用诗意的语言表情达意,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卓越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