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中的人生观分析(2)

经历了太多死亡的场面,对于“死”就会越发感到麻木。在《辛德勒名单》中有这样一幕,赤裸的男人和女人被牛追赶,可是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的表


经历了太多死亡的场面,对于“死”就会越发感到麻木。在《辛德勒名单》中有这样一幕,赤裸的男人和女人被牛追赶,可是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的表达,羞耻和愤怒早已不复存在了,找不到任何“在乎”的痕迹了。“电影表现了福贵在时代的巨变中的隐忍苟活,这就是褒义的苟且,一种在现实挤兑下得过且过,苟延残喘的萎缩生存意识。”[3]而恰恰是这种“无视”的态度,才使福贵在动荡的社会里存活下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龙二选择过福贵式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最后自食恶果,福贵放弃富裕的生活,终于拥有了生活的力量。人的生活当然不能什么都没有,但是也不能贪图浮华,用利欲之心去消耗生命,否则最后的结果只是像龙二一样,把生命最后的一点权利都失去了。福贵的麻木换来了生命的延续,而龙二的贪图荣华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福贵用他最真实的生活证明了简单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二)“家珍式”地活着

被誉为“第五代电影缪斯女神”巩俐所扮演的家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巩俐将家珍独特的柔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家珍有着自己活着的状态。

家珍是传统文化当中知书达理而又美丽的女性形象。面临自己的男人嗜赌成性时,她用她作为女性的筹码——哭泣来劝说自己的丈夫,这是她柔弱的的地方。而本性不改的丈夫还是在赌场里挥霍无度,终于她毅然决定带着孩子离开,这又是她具有主见,独立性的表现;最后当福贵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这是她愿意和家人同甘共苦,吃苦耐劳的一面。

她身上也拥有着不向现实低头,踏实勤劳,坚毅的人生观。“《活着》把一个小人物的悲苦命运,用电影造型艺术,置景艺术很好地和电影情节结合起来,呼唤观众的情感,传达人类情感的全部内在生命力,实现对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人类终极关怀的探索。”[4]  当“福贵”被抓去做壮丁时,在面对可能失去丈夫的情况下她坚持生活了下来,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重担,终是那份眷恋与爱打动了上天,她等到了她期盼已久的丈夫的归来,当她听到那一声“家珍”,在她弯着累得都快直不起来的腰回眸看到福贵完好无损地站在自己面前时,所有的辛酸与苦累顷刻都化为了幸福的泪水。家珍所表现的是一种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状态。家珍生活的本质虽然是卑微的,甚至有一些悲伤的成分,但也逐渐活出了一种属于她的“风景如画”的生活。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代代相传的吃苦本质,看到了无数的被遗漏在历史的狭小边缘的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条件。

活着,不仅仅是忍受它,更多的是要面对它。“‘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5]但她愿意在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里活着。对于某些无论如何都不想活的人,家珍面对挫折的勇气是否会让你重燃对生命的希望呢?福贵贤良的妻子也许在别人的眼睛里有点傻,但她的力量是我们都应该有的。活着,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是,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求活着的意义。

(三)“春生式”地活着

春生是一位怀揣梦想,历经生死磨难的有志青年形象。“历经磨难摧残,困苦的煎熬,还有着这么一个希望,只希望日子越来越好。活着就这么一个念头……” [6],然而由郭涛扮演的春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他选择用死亡结束不公平的命运。他曾经和福贵一起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甚至连同行的老全都被敌军给击毙了。他们第一次感到了死的可怕,第一次只想要单纯地生活着。可是没想到后来由于春生的失误导致了福贵的儿子有庆的死,从此他开始怀着内疚的心活着。辗转到了时期,春生被批斗,妻离子散,于是他想了结心里对福贵的愧疚,然后再选择从容自杀。当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交给福贵时,心里从来没有对春生释怀的家珍告诉他要一直活下去,在此刻,所有的恩怨都化解了,活着成了一切谅解的理由,架起了一座生命与爱的桥梁。春生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没有积极面对,而是选择了死亡和逃避来远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