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变量出现在张麻子身上,这个劫火车上任鹅城的张麻子,本来的想法只是捞些银元,但是在上任鹅城后,目睹了黄四郎及其走狗欺男霸女的种种所为
故事的变量出现在张麻子身上,这个劫火车上任鹅城的张麻子,本来的想法只是捞些银元,但是在上任鹅城后,目睹了黄四郎及其走狗欺男霸女的种种所为后,一时燃起了斗志,麻木而懦弱的乡民使张麻子内心隐匿的救国救民热情迸发。于是他不仅不按照惯例搜刮百姓,还扮演了如包公一般严明的清官,亲自为乡民审冤断案,想还给百姓一个公道的世界。而夜幕降临鹅城后,他又成了劫富济贫的麻匪头子,抢夺三大家族的钱发给穷困的鹅城乡民。这些“出格”的举动触犯了黄四郎在鹅城的权威和切身利益,一时间两派人马在鹅城水火不容,拔刀相向,张黄两方接连使出美人计、双簧计、空城计等计策斗智斗勇,双方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原本看似平静的鹅城接连发生命案,火拼枪战不断升级,两边各有死伤,斗争呈白热化。
纵览鹅城之内,现实浮世绘连篇呈现,绿林好汉张麻子和南国一霸黄四郎的对抗悬念不断,作为最大变量老汤的选择也无时不在变换。在他们争斗的过程中,故事的配角们一一登场,故事中的人物发生了摩擦和碰撞,乱世中不乏儿女情长,英雄的离去让人扼腕长叹,红颜的离去让人嗟叹不已。故事的结尾,让人期待的大决战终于在悍匪张麻子和恶霸黄四郎之间爆发。
(二)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梳理
故事中设定的人物主要有三个,张麻子、老汤、黄四郎。三个人物代表了意象化中的社会激进群体,保守群体和投机群体,三人的关系搭建起了故事的主线,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像“东风压倒西风”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了博弈与妥协。
作为故事第一角色的张麻子,故事设定的是他曾随蔡锷将军转战南北,在蔡锷将军战败后不得已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间的绿林好汉。张麻子手下有一班智勇双全的弟兄,他们飞驰于南国山水之间,纵横江湖,劫富济贫所向披靡,直到在鹅城遇到了黄四郎。故事中的张麻子由姜文扮演,他身材魁梧,作风硬朗,足智多谋,而且还有精准的枪法,在蔡锷将军麾下时就曾得到重用。虽然落草为寇,但是从他身上还能看到军人的影子,比如他在带领手下的一班兄弟行动时,统一戴着印有麻将图案一到九筒的面具,进退如一,因此江湖称其为“麻匪”,而老百姓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头子有“张牧之”这么文气的名字,所以他被以讹传讹叫成了“张麻子”。但是张麻子深知当世百姓生活之水深火热,因此正如他对老汤说的“不挣穷鬼的钱,谁有钱就挣谁的”,即便是落草为寇,惩恶扬善、劫富济贫仍是他的一贯风格。
他既有潇洒利落,勇猛彪悍的外在气场,也有侠骨柔情的内心世界。“电影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足智多谋、不畏权贵、大义凛然的张麻子形象”。[3]他带领一班兄弟出生入死,对兄弟们情同手足,对于战友的遗孤小六子视若己出,关爱备至,一想送小六子去外国读书。他和老汤的关系在故事中描写最为精彩,经过前篇的一番铺垫,故事的后半部分,张麻子开始珍惜与老汤的友谊,哪怕老汤曾背叛过自己,但是只要老汤内心向善,他们就能一笑泯恩仇,转而联手作战。当然,整个故事并不是张麻子的自传,故事在塑造张麻子这一形象之余,还着重塑造了其他两个角色,在这三大角色中,其他两个角色虽然算不上第一序列,但是对于映衬张麻子的形象,推进剧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张麻子正面对戏最多的是老汤,老汤本是一个落魄书生,虽然恰逢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但是他却能独善其身,逍遥自在的靠女人养活,凭着他狡黠多变的性格,他带着为其买官的“夫人”一起闯荡江湖。本应顺风顺水的老汤没有料到在上任康城县长的途中,与张麻子相逢,无奈之下为求保全性命只得假扮师爷与悍匪共赴鹅城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