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二年(1584),云栖袾宏编写《往生集》。二十年,在杭州净慈寺开法会,在山中和城内外建造放生池,作《戒杀放生文》。云栖祩宏为了弘扬净土
万历十二年(1584),云栖袾宏编写《往生集》。二十年,在杭州净慈寺开法会,在山中和城内外建造放生池,作《戒杀放生文》。云栖祩宏为了弘扬净土宗思想,著《阿弥陀经疏钞》等。云栖袾宏坐道场40多年,在云栖祩宏门下授戒、得度的人,大约有数千人。四十三年六月,云栖祩宏忽然入城与诸多弟子及老朋友告别,回来后,摆设茶品与众人分别,这一举动让大家都感到疑惑。到七月初一晚上,云栖祩宏进入客堂曰:“明日吾行矣。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2]云栖祩宏的教导对后人的影响久远。
二、《竹窗随笔》的多元思想
《竹窗随笔》是云栖祩宏晚年所写的随笔著作,其中有《竹窗随笔》、《竹窗二笔》、《竹窗三笔》三部分。《竹窗随笔》记录了云栖祩宏在修行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其中详细的辨解禅、教、净之正知见,堪称一个时代的最佳典范。内容所述为云栖祩宏个人的见闻、生活感悟、对宗教界的批判,以及论教义、禅净优劣、儒佛融合等方面。
根据云栖祩宏在《竹窗三笔》序中所述,《竹窗随笔》的写作体例是对《容斋随笔》的效仿。《竹窗随笔》从内容上看,有的因事抒发情感,意味隽永,感情真挚。有的有感而发,夹叙夹议。云栖祩宏有感于佛门中的流弊和败坏,他尽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论证讲解佛教的思想并建立寺院新约。
(一)云栖祩宏的佛学思想
云栖祩宏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净、禅、教、律的合一,强调以净土作为最终的最终的目的。永明延寿大师虽然也提倡“有禅有净土”的思想,但其主要的思想在于禅净的“兼修”。云栖祩宏从华严宗的教判视角,将禅、华严、净土进行了新的融合,将禅净从圆教实相的角度进行了合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是云栖祩宏对净土思想的独特开创。
云栖祩宏一生推崇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净土法门,来源于云栖祩宏几十年来对净土法门潜心修行与实践,思考研究而得出的真知灼见和亲身感受。净土经典有很多,除了净土三经,有关于弥陀净土的经典约有两百多种。在这些净土经典中,云栖祩宏最重视《佛说阿弥陀经》,并特为著《阿弥陀经疏钞》四卷。
云栖祩宏是儒家出身,在《竹窗随笔》中云栖祩宏又阐述了自己对儒家、 道家的观点和态度并能为弘扬佛法所用,其中有宣扬他主张的净土宗思想,在末法时代云栖祩宏殷殷呼吁人们专一念佛,往生净土。其中有宣扬佛教中提倡因果报应的理论,启发人们亲近世间的善,远离尘世的恶,养成善良的德行。
《竹窗随笔》每一则都能给人以深刻而新颖的教育与启发,读之可以让人辨别是非,端正见解,可谓是令读者收获颇丰。还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启发,灵魂的洗礼,如沐浴春风 。云栖祩宏作《竹窗随笔》见解独到深刻,闻思不断,悲心甚广,勤于笔耕,不辞疲惫,可歌可敬。正是基于宗教性与文学性的结合,《竹窗随笔》在教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竹窗随笔》在民间和佛教界中都流传甚广,脍炙人口,它深入浅出言近而旨远,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净土法门虽较禅、讲两家更为直接稳健且简单易行,然亦并非完美无缺。云栖祩宏在《念荳佛》中集中批判了一个募化黄荳,“每念佛一声,过荳一粒”[3]的荳儿佛师父,《念佛人惟一心不乱》中着力批判了有念念佛、执相念佛等错误的念佛方式,倡导一心不乱念佛,带有明显的禅净合流的色彩。为了推行净土法门,云栖袾宏极力倡导戒杀放生,甚至对流行于民间的祭祀牺牲行为提出了质疑,诸如为父母杀生祭祀徒增其业报(《为父母杀生》),杀鹿以求禄是自断其禄(《鹿祀求名》),岁暮祀神可以蔬果代替牺牲(《祀神不用牲》),斋醮后以三牲酬谢护坛将军实有损斋主功德(《醮事谢将杀生》),戒杀可以延寿(《戒杀延寿》),医者不可“杀一命活一命”(《医戒杀生》),世人可以布为服而不必杀害蚕命(《蚕丝》二则),乃至于反对燔牛祀天(《祀天牛》),不应通过杀生以祈求风调雨顺(《禁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