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身患绝症,已经毫无希望却仍需忍受痛苦,并非畏惧痛楚,而是疾病已经夺去其活下来的意义。此时难道给予其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都没有了么?我们不能决定出身,但死亡却在掌控之内。
摘要:安乐死历来都是一个隐晦的话题,最近韩国的安乐死立法又引起人们对它的深刻关注。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安乐死、敢于面对死亡、更要有勇气选择安乐死。在我国,目前不仅理论上具备选择安乐死的自由,而且法律上也具备选择安乐死的权利。不论是从伦理、法理,抑或是宪法、刑法角度,安乐死都为人所接受,其表现了对死亡的尊重。然而安乐死的选择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被滥用的危险。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的规定对安乐死的各个部分做出严格限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生命权,以使安乐死更好地迎合时代要求。
关键词:安乐死;自由;人权;故意杀人罪
Do we have the right to die?Thinking about euthanasia.
Abstract:Euthanasia has always been an obscure topic, and the recent legislation of euthanasia in South Korea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We should know euthanasia correctly, dare to face death,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choose euthanasia. In China, it is not only theoretically free to choose euthanasia, but also has the right to choose euthanasia in law. Euthanasia is accepted by both ethics, jurisprudence, constitution and criminal law. It shows respect for death. However, the choice of euthanasia has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there is a danger of being abus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ose strict limits on all parts of euthanasia through perfect regulations, so as to guarantee and safeguard the right of life to the utmost,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Key words: euthanasia; Free; human rights;Intentional homicide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2
目录-3
一、认识安乐死 -4
(一)安乐死的分类--4
(二)安乐死的立法沿革--4
二、用正确死亡观直面安乐死-5
(一)中国传统的死亡观--6
(二)正确死亡观的内涵--6
三、选择安乐死的理由--7
(一)理论上具备选择安乐死之自由-7
(二)法律上具备选择安乐死之权利-8
四、限制安乐死的选择-10
(一)选择安乐死潜在的问题-10
(二)选择安乐死的限制条件-11
五、结语 12
2017年10月22日,韩国保健福祉部宣布《维持生命医疗决定法》(也称《安乐死法》)将于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15日试行,临终患者能够本人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生命维持治疗。前提是,无论是否有健康状况,年满19周岁的成年人都必须填写 “事先维持生命医疗意向书”和“维持生命医疗计划书”明确表示不接受维持生命的治疗。韩国作为继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之后第四个对安乐死进行立法的国家,此举再一次将安乐死问题推上舆论中心,继而在我国也引起了人们再次强烈的关注。
一、认识安乐死
(一)安乐死的分类
“安乐死”(Euthanasia)也称无痛苦致死,是指对于患了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由于难以忍受肉体的痛苦,本人或其家属要求其安乐地死去时,医生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采取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使其安乐死去的行为。 在对安乐死类型的划分中,各个学者观点不一,至今未在学界达成一致见解。依笔者愚见,安乐死应分为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前者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本人要求或表示同意而采取的安乐死;后者是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即无意思表示能力或欠缺意思表示能力的患者实施的安乐死。自愿安乐死又可分为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前者指医生依患者请求,主动采取措施,如注射氰化物、凝血剂等促使患者提前无痛苦死亡;后者指对患者不采取救助措施或撤除治疗设施,任其死亡。其中,引发最广泛讨论的当属积极安乐死。因为积极安乐死涉及第三方的作为,有演变成故意杀人的可能性,这也是安乐死至今未在我国加以立法规范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