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火车东站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欧洲,我们将看到高速列车和轻轨+地铁线路在客运模式划分中所占的份额增加。这可能意味着高速铁路促使铁路运输的复苏。特别是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欧洲,我们将看到高速列车和轻轨+地铁线路在客运模式划分中所占的份额增加。这可能意味着高速铁路促使铁路运输的复苏。特别是在城市网络动态的背景下,铁路车站区域正在重新发展成为城市节点。在欧盟的一些国家,这都是由地方政府,但也是由国家政府推动的。荷兰政府正在和开发商与房地产投资者资助火车站的重建。但在一般情况下,开发商和房地产投资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决定了私人投资是否会在这些站点内部和周围进行。铁路车站区域的发展是公私伙伴关系的一个挑战,这种伙伴关系将把私人倡议和公共价值观结合起来。现代大型城市网络的最佳服务方式是采用多节点办法,发展不是一个而是几个大的车站,每个车站都有自己的功能方案和特殊的交通特点。这就防止了一个车站的负担过重,因为所有的运输网络都是公路和铁路。按照日本的最佳做法模式,城市发展、城市房地产开发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发展和运营之间可以实现更多的协同增效。

1.3 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上海火车东站建设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来了解区域经济及其发展影响因素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1.3.2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通过学校的图书馆,寻找有关高速铁路线的资料,了解高速铁路线在世界的发展历史,及高速铁路线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研究上海东站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已建立的上海虹桥火车站对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影响这个案例的分析,了解到高速铁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对于研究同位于上海地区的上海东站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3.3 研究内容

通过对铁路线的历史的描写,了解铁路线在产生过程中对城镇化的影响。高速铁路线的是对传统铁路线的一次更新,加大铁路运输的竞争力,使铁路沿线的城市在次焕发生机,结合对上海虹桥火车东站建设,研究、分析、预测上海火车东站建设以后该区域经济的变化状况,以了解区域经济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2 世界铁路的发展历史及影响

2.1 铁路发展历史及建设成就

作为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铁路,铁路的建设大多在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随后,世界上的高速铁路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图2.1 世界铁路发展的3个阶段

2.1.1 第一阶段: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1825年--1930年是建设铁路的初次高峰,其中以美国和英国的铁路建设最为迅速,在1890年英国就建成了全国性的铁路网络,32000公里长的铁路线组成了覆盖全英国的铁路网。从1850年开始,经过60多年的发展,有大约超过30万公里的铁路被美国修筑,相等于美国每一年就需要建设大约6000公里的铁路。美国铁路在1916年的运行长度超过400000公里,创造了新得营运历史。在这个特殊时期,铁路运输逐渐淘汰了了以前的河道、直道马车,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所依靠的重要生命线。快速发展的铁路运输和由于完善的工业基础而快速城镇化的区域互相影响,让铁路站点对农村的城镇化及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在地域方面,中心城市的经济潜力通过铁路向周边地区辐射,新的由于交通运输而发展取来经济城镇在地域中脱颖而出,一些小城镇依托新产生的经济运输生命线而存在,铁路加快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城市群的发展,在给城镇群的格局带来变革的同时,也让地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得到迅猛发展。

对于城市的发展,火车站点常常选择一个城镇的偏远区,该城市其后的发展由于受火车客运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原有分布结构通常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在新建的火车站点和城市间会生成一条发展的中心线,城市区域就会通过这条发展的中心线快速扩展,并把城镇边缘的火车站点渐渐的环绕,而城镇贸易服务中心和一些居住小区通常是由火车站点周围处于原有城市边缘的城乡集合转化演变而来的。火车客站通过上述的变化不仅让城市贸易餐饮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也通过增加土地原有的价值来提高城市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