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改进研究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公司应该对其进行目标性的学习培训,不仅能扩充销售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销售技能和素质,还有利于新产品的普及和营销,增强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


摘要:一个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以及获利和偿债能力的水平与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营运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让企业盈利水平提高,降低资金占用的成本,同时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影响力,那么企业必定要对营运资金以及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操持及管制。本文选取常州光辉化工企业为案例,剖析其营运资金管理状况,找到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弊端并给出合理建议,让企业不止能增进营运资金周转效率,还可以有效的防范财务危机。

关键词:营运资金,盈利水平,财务危机

Abstract:The size of an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and the level of its profitability and solvenc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Working capital is related to the capital of business activities.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decrease the cost of capital occupation,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 influence in the market, the company must have effective control and control of working capital and financial data.In this paper, Changzhou brilliant chemical enterprise is selected as a case to analyze its operating capital management status, find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operat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giv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not only improve working capital turnover efficiency, and also useful prevent financial crisis.

Keywords:Working capital,Profit level,Financial crisis

目 录

1引言4

1.1研究背景及意义4

1.2文献综述4

2 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5

2.1 营运资金定义5

2.2 营运资金管理的原则和策略5

2.3 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局限 5

3 光辉化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5

3.1常州光辉化工公司简介5

3.2 常州光辉化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6

3.3 常州光辉化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9

4 光辉化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改进的建议11

4.1强化公司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意识11

4.2全面优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控制11

4.3完善企业采购营运管理措施 12

4.4制定灵活的销售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这几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正面临方方面面的考验,主要是因为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人工成本日益昂贵等。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尤其对涂料化工业是首要的职责。而且涂料企业在节能减排与环境维护上更应当首当其冲。

当下大型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探析的例子尤其多,现有的结论同样是适用于资金庞大、利润高,负债率低、管理制度完善的上市公司。而如今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假定只适用于绝对安宁的外界环境,就很难满足企业运营消费的须要。据此本文以苏南一所中小型涂料公司为背景,对该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洞察出存在的明显疑义,并对准问题提出见竿立影的倡导。

1.2 文献综述

国内的知名学者最初只是通过营运资金单一项目的探究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而且,怎样对营运资金周转能力以及提高资金效率的探求不够周详。

杜艺佳(2014)提出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办法就是进行预算,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提高。在经营活动中,要想让企业领有富余的归还到期债务能力,一定要全力以赴控制好资金的产入和产出[1]。

韩敏(2015)认为企业要从自己的经营状况出发,关注机会成本、资金价值、盈利和偿债能力的大小等项目[2],这样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的运营供给。

沈静文、白雪(2015)提出[3]如果应收账款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可以为企业提供保险机制、专业的信用评级以及专门的保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