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后进生文献综述

苏格拉底用“产婆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其实“产婆术”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发现法类似,“产婆术”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讨论发现真理,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1、后进生概念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很多学校片面地追求成绩,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进生的存在。后进生通常分为学习后进生、品格行为后进生、心理问题后进生等等,本文主要研究学习后进生。

学习后进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落后于班级大部分学生,记忆力较差,逻辑混乱,比较迟钝。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批队伍会越来越大。教师若不及时纠正或者所用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的心理品格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级,班风不正。

2、 后进生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概况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研究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为后人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建议。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的本性是相同的,由于后天的习惯不同导致了差异。墨子提出的“染丝说”。他认为人性的发展就跟染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 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认为,身处的环境差异导致了人的行为习惯的差异,所以人应当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正如孟母三迁。荀子也提出来诸如此类观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国当代教育学者如: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就针对那些有暴力倾向、迷恋网络、以及偷窃等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这些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崔玲玲, 2013)近年来我国教育除了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商,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张秋香(2011)就提出需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第一,应该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手段创造正面的情绪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生活化课堂。第三,正面教育,传达社会正气,传播积极情绪,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学生。当然,以上研究不仅仅包含后进生,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转化后进生。

2.2. 国外研究概况

苏格拉底用“产婆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其实“产婆术”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发现法类似,“产婆术”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讨论发现真理,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培根认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因此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我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理论,它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他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实的元认知知识基础对于成功的学习至关重要。 (姜英杰, 2003)用在数学学习者身上就是:数优生能够清楚地判断即将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充分地把握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但是弗拉维尔并没有在这一领域做出细致的阐述。随着后续的发展,人们大致将元认知分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