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作品文献综述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科普文选文的研究较少,现有部分研究认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科普文在选文上稍显稀缺和单调,小学教材选文会考虑到的认知水平以及阅读能力,在选文上更加偏重于儿童文学


1.国内研究现状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许多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科普文。因而,针对科普文作品的研究,笔者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是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内涵界定。

一些学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阅读和实用文阅读两大类。其中,科普类作品阅读属于实用文阅读范畴,其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等。所谓科普,即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类作品即采用读者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如童话、故事等等,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第二是探究科普文的阅读及写作的策略。

科普文作品中大多采取的笔调是轻松的、活跃的,应用这类笔调首要是想把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向读者展现出来。这类文章具有准确的语言、生动的内容、广泛的体裁、以及适度的篇幅等特点。它遍布在各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如小学的各版本语文教材,人教版的《鲸》,苏教版的《地球的孪生兄弟》以及沪教版的《鱼化石》等多篇文章,这类文章给学生的阅读增添了趣味性。随着科普文章被选入语文教材,如何阅读科普文章成为探究的重点。一些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期刊论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文章》,阐述了教师要教好这部分课文,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根据特点进行讲授;《科普文阅读:带着猜想和问题》指出了在课堂上如何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同时阐发策略上的见解,对此进行思考。从考试角度出发分析科普文阅读,如:期刊论文《阅读理解阶梯的硬骨头——科普类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复习迷津》等等,这些期刊主要探讨我们从哪种阅读方式出发最合适。

二是科普文写作。一些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科普文的写作。从文学角度出发,目前仅有期刊论文《科技论文写作》,是以讲座形式呈现的,讲述了科普文的体裁、特点、写作技巧,尤其在写作技巧方面划分的较为细致。

第三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章提出了教学方面的策略研究。

任何文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科普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失去了独特的教学魅力。针对令人堪忧的科普文章教学现状,一些学者和教师做了深入研究。科普文的讲授较多的停留在说明文的层面,这就给科普文的教学制造了无形的障碍。对小学科普文教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较多。许多教师学者对小学语文科普文教学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科普文教学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低中段的科普文教学主要以趣味性为主。同时低段的科普文也比较简单易懂,比如《小壁虎找尾巴》,将科普知识融入趣味的文章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画图画等教学方法,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高段的科普文偏向科普说明文,科学性和逻辑性大大增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和乏味,许多老师认为教学方法应重视朗读,以读促悟。

第四是小学语文教材科普文选文研究。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科普文选文的研究较少,现有部分研究认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科普文在选文上稍显稀缺和单调,小学教材选文会考虑到的认知水平以及阅读能力,在选文上更加偏重于儿童文学,整体的篇幅较短,语言的表达也比较简单,但是这些文章是否可以编入教材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洪爱娟老师以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研究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她认为科普文的价值取向有如下几点:沐浴科学知识的光辉;.激发科学探索精神;.习得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实现科普文的“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