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枷锁》导演阐述(2)

受《禁闭岛》和《催眠大师》的启发,我们选择悬疑的故事类型。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后,给予我们很多的意见,在故事的细节上存在很多的漏洞,资料的收


受《禁闭岛》和《催眠大师》的启发,我们选择悬疑的故事类型。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后,给予我们很多的意见,在故事的细节上存在很多的漏洞,资料的收集不够全面,客观描写太繁琐,故事的主题不突出。修改后的故事讲述的是精神分裂者的事情。主题确定了,人物就可以定位,情节的发展和矛盾的冲突都依赖于主题,需要改进其中的细节,更加准确的突出人物的性格,性格的走向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贴合故事的主题。在陈默出现幻想总是头疼时,这种单一的细节元素来表现精神分裂患者不够充分,在查阅了精神分裂的症状后,加入他经常会出现幻想的情节。在幻想的情节中,重新设定了陈默的女友林夕这个人物,林夕的去世加深陈默幻想的严重性。整个故事的前史是陈默小时候看到自己的父亲不小心杀死母亲,从此家破人亡,陈默成了孤儿,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大学时他遇见了林夕,俩人谈起恋爱,关系一直很好。大四快要毕业时,陈默想让林夕回家见见父母,但是林夕去到他家总觉得怪怪的,不小心听到邻居说他是孤儿。林夕在知道真相时去找陈默,但是途中出车祸去世了。这样两次重大的刺激,使得陈默的精神分裂更加严重。作为心理医生的夏安安和张林想要帮助陈默走出心理阴影,获得新的生活,策划了跟陈默相同经历的故事文本,通过戏中戏的手法以拍微电影的方式帮他回忆生活。最后陈默配合表演,想起他不愿意想起的事情,慢慢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影片的开头有林夕的时候,是给陈默幻想林夕的合理性作铺垫。修改的情节是没有交代林夕的死因,预设是车祸,场面太过浩大,现有的器材设备是不足以进行这个场景拍摄的,必须要有专业的器材来展现这个情节,所以在情节方面通过转化另外的方式进行交代,巧妙地避开了这个困难。

(二)场景分析

场景就是一个具体情节的拍摄地点,《心的枷锁》创作时受限于校园的有限资源,设计场景不能太多。导演要对剧中的场景做符合逻辑的创作构想,本故事片里用到6个场景,包括图书馆,揽月湖,家里,校园林荫道,会议室和校医院。场景的设计,要适合人物的发展,让人物更好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主题。

选取内景,主要场景是图书馆、家里、会议室和校医院。首先图书馆里,主要交代陈默和林夕的关系,概括两个人的大学生活,选取了无声的画面直观表现,后期配上音乐用于渲染氛围。家里的场景需要交代两场不同的戏份,一是陈默看到父亲杀死母亲时,添加在陈默精神分裂的回忆中,这是他病情的最初起因,也是他梦中惊醒的情节。观众可能会看不懂这些情节出现的意义,后面都会做出解释。二是陈默自己回到家中和张林的谈话。同一个场景的运用是刻意表现陈默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家里,潜移默化的加重病情,给张林出现在他家里做一个解释。会议室的选取交代夏安安和张林的任务,故事中表现拍摄微电影的剧本是陈默的故事,陈默被蒙在鼓里。会议室出现二重唱,陈默的幻想与真实世界对比林夕的若隐若现,也给观众留下悬念。校医院这个场景环境简洁,一目了然,陈默出现在医院,观众好奇他出现在这里的原因。穿白大褂的张林和夏安安一起出现与第一次夏安安、陈默见面的情节出现冲突。明明是学姐却成了医生,注意点出现在陈默身上,开始向观众揭秘,整个故事的精神分裂主题逐渐浮出水面。

外景的选取也很重要,主要是揽月湖和林荫道上。恋爱中情侣约会的地方应该比较幽静,揽月湖着重承接图书馆的情节,衔接紧密,同时交代林夕去陈默家里的细节。会议室那场隐射林夕去陈默家里然后突然去世,两者做了衔接。揽月湖分为两个地方,喂鱼是一个小细节,走过那座小桥,坐到揽月湖边的椅子上对话,这更加凸显了二者的感情戏份。影片结局最后一个画面是林夕在同样的桥上与陈默挥手告别,无形中使二者遥相呼应。林荫道上夏安安的初次出现掩盖心理医生身份,为后面的戏中戏做前奏,陈默和林夕的同时出现引导故事的发展方向,为悬念的升级做个小铺垫,他们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林荫道上也是二次拍摄,林夕的形象已然出现在观众视线里,第九场回忆画面用夏安安的视角来揭示这是陈默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