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能够承受之痛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与余华《活着》的比较(2)

可以看出《活着》与《一个人的遭遇》两篇小说在很多层面都有一定的相似度,无论是主人公充满苦难的人生遭遇,还是主人公在面对苦难时永不低头的态


可以看出《活着》与《一个人的遭遇》两篇小说在很多层面都有一定的相似度,无论是主人公充满苦难的人生遭遇,还是主人公在面对苦难时永不低头的态度。通过对主人公福贵和索科洛夫在面对相似的苦难经历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人生态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分析两个民族呈现出来的不一样的文化样态。给当下青年带来对人生的思考,以及提供如何面对人生苦难的指导。

一.主人公的人生态度

(一)相似的人生经历

两篇小说的背景都是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两位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坎坷经历,以及对命运不屈服的态度。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的人生都有着几分相似。

年轻的索科洛夫脾气火爆,飞扬跋扈,索科洛夫自己都觉得自己“那副样子旁人看起来一定很可怕”。索科洛夫也曾说“我的生活是平平凡凡的”。索科洛夫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但是出生在二十世纪初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平凡的小人物也注定要经历不平凡。早年的索科洛夫参加过红军,在饥荒年代给富农当过长工。早年的福贵也因出生在地主家,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败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后来有幸浪子回头,给曾经自己的土地当了佃户,开始了平平凡凡的农民生活。但是生活好似要跟他开玩笑一般,他同样被时代的车轮卷入了战争中,他在战争中经历了千人惨死的恐怖场面。索科洛夫和福贵都曾因为安定生活而飞扬跋扈,也都因为战争经历不幸遭遇。他们都是小人物,平平凡凡波澜不惊,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拥有巨大能量,拥有着改变一切摧毁一切的能力,他们被时代影响,平凡无奈而又伟大感人[1]。

成家后的他们都曾各自拥了温馨的家庭,贤惠的妻子,以及可爱的孩子。妻子贤惠温柔,依恋又宽容。索科洛夫的妻子伊琳娜,从小就在孤儿院里体会着生活的艰难。在面对索科洛夫的的“粗声粗气”时,她也只是笑笑,从不责备吵闹。使索科洛夫感觉“天下没有比她更漂亮更称心的人了,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福贵同样觉得妻子“家珍是个好女人”。另外一方面他们都有着称心的儿女,索科洛夫的儿子生前授予大尉的军衔,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英勇牺牲在了前线。福贵的女儿凤霞从小便帮着母亲维持生计,替生病的母亲担起家里劳作的责任。嫁出去之后仍旧时常回家为他俩做饭。小儿子有庆光脚往学校跑只为了节省鞋子。家庭生活同样的温馨而又平凡,这种温馨为他们带来勇气和力量去面对这动荡的社会。

然而这一切就在战争开始的那一刻这一切便戛然而止,索科洛夫应征入伍,福贵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经历战争洗礼的索科洛夫回到家乡,却得知妻子和女儿被飞机炸死,房子被炸的只剩下一个充满浊水河长满荒草地被炸弹留下的弹坑,后来又因为交通事故失去工作,流落他乡。福贵跟在党的屁股后边回到家乡,家珍为他抚养了两个孩子,女儿却不幸是个哑巴。从此也为一生坎坷命运拉开序幕,亲人一个一个毫无理由的相继离去,不幸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直到最后于老牛相依为命。

   (二)不同的心理态度

索科洛夫和福贵的命运虽然相似,但是两个主人公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却有着不一样的的心理态度。

索科洛夫是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的,在战场上索科洛夫十分英勇,曾两次身受重伤。因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进入了德国的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曾亲手掐死一名叛徒,一次逃跑被敌人纵狗咬的血肉模糊,但他没有放弃与敌人的斗争。在面对以杀人为乐,灭绝人性的纳粹,他公然拒绝为敌人的胜利干杯。而面对苦难的人生福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不是像肖洛霍夫所表现的爱国情怀,他是被抓了壮丁,被迫参与的战争,在战场上他不是像索科洛夫那样的英勇无畏,而是时刻想着逃跑,他是一个违反常规的人,福贵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不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战争之中他变现的是承受,或者说是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