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能够承受之痛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与余华《活着》的比较(3)

索科洛夫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在经历妻子和女儿惨死,大尉儿子的牺牲,战后的失业,生活凄惨流落他乡后他依然用对生命的余


索科洛夫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在经历妻子和女儿惨死,大尉儿子的牺牲,战后的失业,生活凄惨流落他乡后他依然用对生命的余热,收养了在车站遇见的同样失去亲人的孤儿,在余生中相依为命。而在福贵的生命里,死亡成了惯性的存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生命的失去就像生命的来临一样毫无道理,岁月残酷命运无常,人生成了一场又一场无休止的灾难。在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相继死去,厄运一次又一次的把他逼向绝望,几年后,唯一的外孙也因为吃多了豆子而撑死。但富贵老人仍旧坚韧的活着,他和那个同样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怀念着他的亲人。

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在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额灾难,他们都没有因为残酷的命运去哭天喊地咒骂人生,也没有被命运打败从此一蹶不振,索科洛夫是以一种英勇无畏,勇于面对的战士形象,与命运厮杀,虽一败涂地却不曾低头。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满腹热情温暖生活,感悟生活。他刚毅果敢不屈不挠。而福贵是凭借着一种坚韧的姿态活着。承受着命运带来的无常和痛苦。他的活着已经是一种对于死亡的超越,是一种达观精神的升华。[6]他表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是一种达观平静,是一种顽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