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高堂大轴草书风貌探析(4)

启功曾夸赞王铎笔,:“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可见就启功看来这两句虽然开始并不是为王铎所作,但除却王铎谁又能担得起这句话呢? 王


启功曾夸赞王铎笔,:“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可见就启功看来这两句虽然开始并不是为王铎所作,但除却王铎谁又能担得起这句话呢?

王铎也曾在《文丹》中提到:

“大力,如海中神鳖,戴八脓,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城,撞三山,踢四海!

兔之力不如犬,犬之力不如马,马之力不如狮,狮之力不如象,象之力不如龙,龙之力,不可得而测已!” 正是因为王铎对“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使得他有了“五百年”的成就。

王铎精美的笔法和强劲的笔力离不开他对古代法帖的痴迷,“草书之始,本篆所为。鸟迹穗象,施张有宜。……张芝羲献,余铲邪枝。”这样看来,他草书的取法对象就十分明显了,他认为草书诸书家中,只有“二王”父子和张芝才是正宗,其余皆为“邪枝”,在王铎诸多留世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王铎也经常临摹张芝和“二王”父子的作品,如:《清和贴》、《忽动帖》和《江州帖》等等。我们从历史的维度看的话,“二王”父子的真迹,在王铎那个时期难以见得,那么王铎所说的“独宗羲、献” 就只能通过刻本,然而“不悟双钩刻经数手,摹本己儿千年矣,去原墨迹止十之三。望画中龙,即真龙也,真龙乎哉?” 王铎所看到的刻本也是经过反复摹刻,所能保存真迹的十分之三已是不错,既然如此王铎又是如何做到“独宗羲、献” 的呢?

“予书独宗羲、献。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

“观米海岳书,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

王铎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曾经看到过米芾的真迹大约一千多幅作品,王铎认为米芾深得“二王”笔法,这便是他寻找晋韵的阶梯。学习米芾以求寻得“二王”笔法之精妙,只不过是王铎上溯寻找晋韵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王铎讲“独宗羲、献”,但是观其草书作品,也不难看出他的笔法深受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的影响。

“若据此卷之险劲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文敏当逊一筹” 王铎在其五十岁之后,创作格式突变,既《草书唐诗五律五首卷》之后,开启了王铎草书横卷创作。由于横卷纵向不过三十余厘米,已无法像其大轴那样纵向取势,其横卷草书转而横向取势“其布局形态多凹凸进退,外拓内揠,左右倾斜幅度大,” 。王铎的草书横卷中,在字与字之间连带较少,且字组较短,与其大轴中多则十余字的绵延所体现出的压倒之势截然不同。其横卷作品“抑扬顿挫、纵横四伏、张合摆动、变幻无穷” ,在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是令人窒息高山险峻之气,而其多达数米的尺幅传达出的是一种万马齐奔气势。

在王铎草书代表作品中,如:《临豹奴帖》、《草书临王献之帖轴》、《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草书杜甫五律十首卷》等等,仔细观其数幅作品,其代表作中。根据邓建民先生统计,其中侧锋行笔的笔画只占整幅作品的十个百分点左右,正锋行笔的笔画则高到九十个百分点。 取与王铎同时间的书家黄道周草书代表作比较来看,如:《济宁闻警诗轴》、《草书自作五言诗轴》、《长安偶作九首诗册》等等几幅作品,即便是其草书代表作,黄道周在其中也只达到了七八十个百分点的中锋用笔。比较就可以得出,王铎的笔法在明代或者至少在他同时期的书法家中,他的笔力在其中算是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