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无人机的发展研究现状

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交通治理的过程中,包括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水运交通等都加强了无人机的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1、无人机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关于无人机尚且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将无人机定义为“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遥控驾驶航空器”[3]。民用无人机种类繁多,很难制定普遍的方法或方式对其准确的分类管理。根据重量和航程分类是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按照航程分类:如表(1.1)所示。

表2.1 无人机航程分类

无人机分类 近程无人机 短程无人机 远程无人机

航程 5至50公里 150至300公里 700至1000公里

我国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中,根据重量、速度等对无人机进行了分类,分类情况如表(1.2)所示。

表2.2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中无人机分类

分类 标准 备注

微型无人机 空机质量小于等于7千克

轻型无人机 空机质量大于7千克,但小于等于116千克的无人机,且全马力平飞中,校正空速小于100千米/小时(55海里/小时),升限小于3000米

小型无人机 空机质量小于等于5700千克的无人机 微型和轻型无人机除外

大型无人机 空机质量大于5700千克的无人机

此外,根据其飞行方式,还包括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

2、 国内外无人机民用的发展历程

1983年,日本开发了一种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直升机;我国20世纪80年代在地址考察和地理信息的测绘方面也利用无人机做了尝试。2003年起,日本工业协会先后开发了4代无人机产品,主要应用于森林防火、地震灾害评估等领域;英国在2004年利用无人机检查记录教堂的污垢玻璃窗;我国在汶川地震时,曾利用无人机对灾情现场的信息进行采集,方便后方指挥部门根据信息做出准确决策;2010年,上海市采购了两架小型无人机,用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现场指挥信息采集,涉及海事搜索、资源环境管理、交通流量监控、交通执法等业务内容;2103年亚马逊提出要在未来5年将无人机应用于物流领域;2015年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和密歇根运输署完成了一项无人机应用评估项目,应用光学、激光雷达和热感应无人机等5种无人机对水坝、桥梁、绷着进行检测,对交通流和交通资产进行评估。2015年,我国深圳泰裕工业园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滑坡事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了大量灾区的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根据资料计算出滑坡土石方量和受灾面积区域,为后续事故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无人机在现场勘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无人机的用途和种类的逐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注入无人机产业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布局。在未来,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值得期待。无人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目前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无人机的研发单位众多,数量和种类繁杂众多。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201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为37.8万架,占比高达96%,增长势头迅猛,其中专业级无人机销量占33%,消费级无人机销量占67%。受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热度的推动,至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将同比保持50%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年销量有望达到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2016-2017年,伴随民用无人机产业链逐步完善,实现规模化生产,大量专业级无人机整机产品推向市场,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有大幅增长。由于生成数据影响更清晰化、续航时间更长久化、操作更简便化等特点,使得无人机的应用普遍化。被政府机关、公司和个人大量使用,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遥感测绘、农林渔矿业、工业生产、事故救援、气象探测、地质科考、科学实验、地方公安等各个方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