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应用多媒体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海世博会中各类展馆为了吸引参展者都大量运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如:交互式屏幕、球幕荧屏、水幕、虚拟体验设施等等让观众沉浸其中的高科技产品。


多媒体技术在会展行业中的应用早期最为显著的就是在世博会上,而其中对我国会展业带来冲击性的便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自此之后我国的会展业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愈加紧密。

上海世博会中各类展馆为了吸引参展者都大量运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如:交互式屏幕、球幕荧屏、水幕、虚拟体验设施等等让观众沉浸其中的高科技产品,使国内会展业看到了未来展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中国馆为大家呈现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原画作为蓝本进行制作,高达6.5米,长度更是足有128米,这个惊人的尺寸约是原画的30倍,可以说是惊人之作。这幅史诗级的巨作需要12台电影级别的投影仪,以4分钟为一个动态周期,栩栩如生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人一物。

这副让海内外媒体只能用“震惊”、“不可思议”、“精彩绝伦”等来描述观感的杰作能够被呈现,都是得益于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几乎很难欣赏到完整的原版《清明上河图》,而仅仅在世博会期间就有超过两千万人次来到中国馆欣赏到了这幅国宝级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会展与多媒体技术“牵手”受到关注的开始。

随着这股热潮,越来越多的展览不再局限于展示功能,而开始考虑如何增加互动性,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不难发现,现在的展馆中许多都含有电子触摸屏来为观众提供服务,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找到想去的展区,还含有许多必要的资料介绍;同样展品方面也添加了更多互动性的多媒体技术,人机互动可以更好地增进参观者与展会的黏度,使观众的体验感、参与感以及展会信息更有效地传播这两方面都得到显著性的提升,可谓是一种双赢的绝佳手段。

除了在展会进行时的这一系列吸引人眼球的多媒体设备之外,展会前期也逐渐加入了更多网络技术方面的便捷服务。曾经的参观者都是拿着人民币前去展馆售票处排队买票,这对于观众来说排队耗时耗力,而展馆方面也无法很好的控制人数来达到完美的馆长效果。现如今通过网络技术,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或者app上进行门票购买或是进行展会登记,节省了许多时间;同样的,展会主办方可以控制每天门票对售卖数额,防止人流量过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依托于网络技术,会展行业的宣传有了更多的选择,时下最流行的就是制作html5投放到微信朋友圈进行扩散传播,并且有些html5中直接包含了登记信息进行参战登记的部分,可以说便捷度大大提升。

去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引起观展热潮,并且收获一众好评的JamesTurrell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成功案例,它依靠技术设备创造了光影装置艺术,打造了一场不可复制的感官体验,让参观者完全沉浸入这位艺术家所希望传达的内容中,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案例。

综上,会展行业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但如何更好的运用这项技术成为了会展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因为多媒体的热潮,所以产生了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成为了一种泛滥之灾,所以未来的应用必须是精简而高效的,绝不是通过单纯的告诉观众我们有很新颖的技术来吸引人群,必须是准确的使用。因为随着那么多年观众越来越熟悉这样一种技术,普通的多媒体展示已经见怪不怪,并不能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反而会造成反感的心理,适得其反,此时观众所追求的就是更高层的媒体效果了。“这个装置是否适合传达这个信息?”,“我愿不愿意进行这类的互动环节?”,“这个设计是否新颖、有创新性?”这一系列问题将会成为观众的考量。观众接触面的提升以及心理预期的上涨,随之我们会展行业在运用时也必须跟上他们的需求与预期,而不再是停留在过去。